根据《甘肃省中藏药材地方标准审定发布工作规范(试行)》,我局组织完成了第一批53个藏药炮制规范的起草研究、复核和专家审核审定工作,现予以公示,公示期5个工作日。公示期间,相关单位或个人如对公示内容有异议,请将书面意见反馈至指定电子邮箱。联系人:张明童 阮振靓 联系电话:18919008875 0931-7617529电子邮箱:519815751@qq.com附件:甘肃省藏药炮制规范公示稿(第一批)甘肃省药品监督管理局2023年9月19日附件序号名称序号名称序号名称1制大托叶云实19藏紫草37瑞香狼毒2制代赭石20藏紫菀38山矾叶3制光明盐21丛菔39石灰华4制火硝22大蒜(炭40桃儿七5制蒺藜23点地梅41兔耳草6制碱花24甘青青兰42乌奴龙胆7制炉甘石25棘豆43菥蓂子8制硇砂26坎巴44香旱芹9制全蝎27宽筋藤45小檗皮10制松石28莲座虎耳草46小伞虎耳草11制珍珠29绿绒蒿47异叶青兰12制珍珠母30马蔺子48印度獐芽菜13紫硇砂31毛诃子肉49余甘子(去核)14阿卡如32尼哇50芫荽果15榜嘎33螃蟹51蚤缀16波棱瓜子34螃蟹甲52止泻木子17藏木香35葡萄53制磁石18藏茜草36秦艽花相关推荐CIO提供以下相关文库下载、合规服务以及线上培训课程学习。
为明确微型片剂(化学药品)的药学研究技术要求,以更好地指导企业进行研究以及统一技术审评尺度,经调研以及与专家和业界讨论,我中心组织起草了《微型片剂(化学药品)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我们诚挚地欢迎社会各界对征求意见稿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反馈给我们,以便后续完善。征求意见时限为自发布之日起1个月。您的反馈意见请发到以下联系人的邮箱:联系人:刘福利,侯鹏,吴一凡联系方式:liufl@cde.org.cn,houp@cde.org.cn,wuyf@cde.org.cn感谢您的参与和大力支持。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2023年9月20日附件:1、《微型片剂(化学药品)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2、《微型片剂(化学药品)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起草说明3、《微型片剂(化学药品)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反馈意见表微型片剂(化学药品)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一、概述微型片剂(Mini-tablet,简称微片)直径通常小于3mm,一般为多单元型制剂。微片具有易吞服、剂量准确且可灵活调整剂量等优点,可适用于儿童、吞咽困难等患者用药。根据临床用药需求,微片可开发成速释、缓释、肠溶微片等。微片可填充于胶囊中或灌装于袋、瓶内,根据需要可配置计数器以准确计量给药的微片数量。本指导原则适用于新药和仿制药的药学研究,重点阐述处方工艺开发、质量控制、稳定性研究等方面研究的技术要求。本指导原则仅代表药品监管机构当前的观点和认知,不具有强制性的法律约束力。随着科学研究的进展,本指导原则中的相关内容将不断完善与更新。二、总体考虑申请人应根据临床目标人群的用药需要,合理确定微片的单片载药量和尺寸(包括直径和厚度等,多数微片直径厚度比约为1),便于临床给药剂量的调整、防止患者吞咽时出现呛咳、咀嚼导致破碎等风险,保证商业化生产质量稳定。同时申请人应遵循《儿童用药(化学药品)药学开发指导原则(试行)》、《儿童用药口感设计与评价的技术指导原则(试行)》、ICHQ8等相关技术要求,选择适合临床目标人群的辅料种类及用量,合理设计生产工艺,研究确定有效的过程控制措施、制定合理的控制策略。三、处方及生产工艺1.处方研究基于剂型特点和临床治疗需求,辅料选择时应重点关注影响辅料流动性、可压性等功能性指标,同时参照《儿童用药(化学药品)药学开发指导原则(试行)》等指导原则选择适合临床目标人群的辅料种类和用量。还需关注原料药的晶型、密度、粒度及分布等影响流动性的指标。按照ICHQ8等技术指导原则,科学设计实验。处方研究中需关注混合物料的流动性、填充性、可压性(需关注低压力下成片的可行性),通过研究确定合理处方,明确原辅料关键理化特性,制定合理的控制策略。对于需要提高适口性、改变药物的溶出行为或基于生产等需要,可对微片进行包衣。2.生产工艺微片的生产流程同普通片剂,通常采用粉末直接压片、湿法制粒压片、干法制粒压片等生产工艺。微片生产和质量控制方面较普通片剂有更高的要求,应通过研究建立良好控制微片质量的工艺控制要求,混合工序应关注混合物料的流动性和可压性;压片工序是微片与普通片区别最大的操作单元,微片单个冲头上含多个冲针,在工艺设计时需重点考虑压片机的精度、稳定性等性能,选择适合的冲模的材质及质量;填充工序需关注微片重量、充填粒数的准确性。申请人应根据制剂特性,基于已有的生产经验、知识,按照ICHQ8等技术指导原则进行工艺研究,确定关键生产步骤、工艺参数及其可接受范围,建立合理的工艺控制措施和关键中间体内控标准。2.1混合/制粒采用粉末直接压片工艺,需对混合工序的加料顺序、混合速度、混合时间等进行研究,混合均匀度取样量通常与填充单次剂量一致,如采用不同的取样量,应进行合理论证。在工艺研究及工艺验证阶段,混合均匀度应增加取样数量。采用制粒压片工艺,需对制粒工序的制粒参数、筛分工序的目数、混合工序的加料顺序、混合速度及时间等进行研究。混合均匀度要求同粉末直接压片工艺。建议对不同粒度范围物料的药物含量进行研究,基于后续生产步骤的质量控制需要建立合理的控制策略。混合物料需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合适的粒度。流动性通常采用休止角/卡尔指数进行评价。混合物料的粒度及分布应通过研究确认。2.2压片冲模是压片工序关键部件。冲模的选择应关注以下内容:1)冲模弧度:微片的外观包括平面型(Flat)、平面斜边(Flat facebeveledge,FFBE)、平面弧边(Flatfaceradiusedge,FFRE),其中平面型微片的模具成本低廉,易于测量和维护,但平面冲针更易发生黏冲;平面斜边和平面弧边为微片首选外形,微片可承受更高的额定压力。2)精度:需严格控制精度(精确至微米)以确保冲针与中模冲孔的准确对位。3)材质:一般选用硬度高的材质,如6CrW2Si(6铬钨2硅)。4)组合方式:分为整体型和组装型,其中整体型冲针破损后无法更换,整个冲模无法继续使用;组装型可以更换受损冲针,具有灵活性,且冲杆和螺旋头为组合结构,可以有效防止卡顿,压片时受力更均匀,减少冲头磨损和片重波动。组装型冲针又可分为销固定型、外嵌型和内嵌型,其中内嵌型易拆装,可快速更换冲针。5)压片冲模组装:需要关注压片机组装过程的规范性、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冲头与模圈受损现象,建议制订严格的验收标准、验收程序和维护保养规划。6)生产中的监控:冲针数量多且细,容易出现磨损或断裂,为避免损坏,应有严格的加工强度、精确度、机械稳定性。需要特别关注冲针受损情况,可通过压片压力或微片硬度的波动、微片或冲针外观的变化进行监测,或采用金属检测器等进行检查。在工艺研究和验证阶段,应制定合理的过程控制,可以基于模具冲针数量、压片生产的时间,确定合理的取样频率和取样数量。微片的重量差异可直接影响含量均匀度和给药剂量的准确性,通常单粒重量差异应不超过15%,限度范围需依据临床用药需求和质量控制的需要合理设定。2.3包衣工艺微片包衣工艺包括流化床包衣和锅包衣,需科学设计实验,确定包衣工艺的进风温度、产品温度、喷液速率、进风量、包衣增重等。2.4充填工艺微片填充的计数主要为在线控制,分别采用计量盘+激光数粒、计量盘+集成摄像计数两种方式,采用有效手段控制填充工序的微片填充误差。根据临床单次给药剂量的需要,选择胶囊、铝塑组合袋进行填充;对于多剂量给药的制剂,可选择瓶装,并采用自动计数装置或手动计数装置,关注计数的准确性。最终制剂应符合相应的质量控制要求的规定。2.5批量微片填充于胶囊、铝塑组合袋的,批量按最终成品数量计,可参照《化学仿制药注册批生产规模的一般性要求》。四、质量研究与质量控制微片的关键质量属性通常包括但不限于性状、重量差异、含量、含量均匀度、溶出度、有关物质及微生物限度等,按照化学药品质量控制相关指导原则开展研究。应以单次服用的最小剂量微片数作为一个单位进行溶出行为、含量均匀度或重量差异研究。由于微片的比表面积较大,微片溶出可能与改良前制剂不一致,应关注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五、稳定性按照ICHQ1、《化学药物(原料药和制剂)稳定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修订)》等开展微片稳定性研究。对于开启后需多次使用或多剂量包装的产品,应结合临床使用情况、参考相关指导原则进行使用中稳定性试验。对于需将微片与软食、饮料混合使用的,建议参考相关技术要求,使用临床可能用于辅助给药的软食、饮料进行相容性研究,考察时间应涵盖临床给药时间,考察指标应包括含量、有关物质、溶出行为等,根据研究结果在说明书中明确制剂在临床使用中的具体给药方法。对于研究显示可能影响生物利用度的,需关注混合后服用对体内生物利用度的影响。【参考文献】1.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儿童用药(化学药品)药学开发指导原则(试行)》.2020年12月.2.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儿童用药口感设计与评价的技术指导原则(试行)》.2022年10月.3.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化学药物(原料药和制剂)稳定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2015年02月.4.WHO.Technical Report Series, No.970, 2012. Annex5. Development of paediatric medicines: points to consider in formulation[R]. 2012.5.ICHQ1A(R2): Stability Testing of New DrugSubstances andProducts, February2003.6.ICHQ8(R2): Pharmaceutical Development, August 2009.7.FDA.Guidance:Use ofLiquidsand/or Soft Foods as Vehicles for DrugAdministration: General Considerations for SelectionandIn VitroMethods for ProductQuality Assessments(2018).8.AlfredC.F.Rumondor, David Harris, Francis Flanagan. Minitablets: Manufacturing, Characterization Methods, and Future Opportunities. American Pharmaceutical Review. Saturday, July30,2016.9.刘涓,任连杰.儿童用药新剂型—微片的评价和思考[J].药学与临床研究.2021;29(5).《微型片剂(化学药品)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起草说明一、起草目的微型片剂具有易吞服、剂量准确且可灵活调整剂量等优点,可适用于儿童、吞咽困难等患者用药。国内外监管机构尚无微型片剂药学研究的相关要求、细则或指导原则。随着国内外申报微型片剂的药物注册申请逐渐增多,为配合《药品管理法》、《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中关于鼓励儿童用药品研发的相关政策贯彻实施、统一审评技术要求,药审中心组织起草了《微型片剂(化学药品)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为工业界研发和审评部门技术审评提供参考。二、起草过程(一)起草前期调研论证情况自立项以来,起草小组在调研WHO、美国、欧盟发布的微片相关文献基础上,与申报微型片剂的国内外企业进行了多次沟通和学术交流。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及申报审评案例,化药药学一部组织起草了《微型片剂(化学药品)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初稿。(二)指导原则制定或修订情况本指导原则已列入药审中心2023年度指导原则制修订计划。2023年6月拟定初稿,2023年7月6日经化药药学一部部门技术委员会讨论,进行了修订和完善。2023年8月22日组织召开专家咨询会,邀请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行业专家和业界代表对指导原则初稿进行充分的讨论和交流,依据会议共识形成征求意见稿。三、起草思路本指导原则定位为微型片剂(化学药品)药学研发提供指导,重点关注处方工艺开发、质量控制、稳定性研究等方面研究的技术要求。本指导原则基于当前科学认知撰写,遵循ICH一般原则。随着科学研究的进展,本指导原则中的相关内容将不断修订完善。四、主要内容本指导原则主要分为六个部分,分别为概述、总体考虑、处方及生产工艺、质量研究与质量控制、稳定性和参考文献。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本指导原则的起草背景、目的和适用范围。第二部分概括了微型片剂(化学药品)药学开发的一般流程和关注点,为微型片剂(化学药品)开发提供了基本研发思路。第三部分从处方研究、生产工艺(混合/制粒、压片、包衣、填充、批量)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微型片剂(化学药品)药学开发的考虑要点。第四部分阐述了微型片剂(化学药品)质量研究与控制的关注点。第五部分介绍了稳定性研究及微片与软食、饮料混合使用的相容性研究的注意事项。第六部分列出了本指导原则主要参考的国内外指南及相关文献等。五、需要说明的问题无。相关推荐CIO提供以下相关文库下载、合规服务以及线上培训课程学习。
为推动和科学的指导罕见疾病治疗药物的研发,建立并持续完善罕见疾病治疗药物非临床研究技术标准体系,经广泛调研和讨论,药审中心起草了《罕见疾病酶替代疗法药物非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现在中心网站予以公示。我们诚挚地欢迎社会各界对征求意见稿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以便后续完善。征求意见时限为自发布之日起1个月。请将您的反馈意见发到以下联系人的邮箱:联系人:刘小聪、尹华静联系方式:010-68586583、010-68586590liuxc@cde.org.cn、 yinhj@cde.org.cn感谢您的参与和大力支持。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2023年9月20日附件:1、《罕见疾病酶替代疗法药物非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2、《罕见疾病酶替代疗法药物非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起草说明3、《罕见疾病酶替代疗法药物非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反馈表罕见疾病酶替代疗法药物非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一、概述(一)背景酶替代疗法(EnzymeReplacementTherapy,ERT)药物常用来治疗多种因遗传性基因缺陷导致的罕见先天性代谢异常疾病,如戈谢病、法布雷病、庞贝氏症和黏多糖贮积症等溶酶体贮积病或其他由先天性代谢异常引起的罕见疾病(注释1)。这些疾病通常在生命早期发病,且自然病程不同。对于某种特定疾病,可能存在多种表型,从短时间内快速发展导致早期死亡或不可逆重症疾病,到缓慢发展直到成年。上述疾病通常经外源性补充缺失或缺乏的酶进行治疗。尽管ERT药物旨在尽可能模拟内源性物质,但其作用于同一靶点的方式可能与内源性物质不同;且为延长半衰期或靶向递送到某个特定部位等,还可能对其进行修饰。因此,该类药物除超敏反应外,还可能存在其他潜在毒性,如酶过量导致的直接或间接毒性反应或ERT药物对非靶组织可能的毒性反应等。ERT药物的临床适应症多样,疾病自然病程及酶产品类型不同,其非临床研究项目设计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二)目的和范围本指导原则阐述了支持ERT药物首次临床试验、后续临床开发和上市申请所需非临床研究的基本内容和范围,旨在为ERT药物非临床研究的设计和开展提供一般性技术建议,并为其他罕见疾病药物的非临床研发提供参考,促进罕见疾病药物的研发。本指导原则适用于治疗溶酶体贮积病或其他由先天性代谢异常引起的罕见疾病的ERT药物,不包括胰酶药物,且不适用于mRNA及基因治疗等产品的研发。本指导原则旨在阐明ERT药物特有的非临床研究技术要求,其他要求参考ICHM3(R2)《支持药物进行临床试验和上市的非临床安全性研究指导原则》及问答,和S6(R1)《生物制品的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等。(三)一般原则对于罕见疾病药物,特别是治疗危及生命或严重疾病的药物,在确保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将最大限度的灵活实施适用的相关法规,如简化、推迟或豁免某些试验。评价因素包括受试药物的药理和化学特征、拟定临床研究的设计和目标、人体预期风险、已积累的非临床和临床数据等。鼓励研发者就开发策略、试验方案及研发中的技术问题与药品监管机构积极沟通。二、非临床研究(一)非临床研究设计的考虑因素计划进行非临床研究时,应考虑可能影响支持临床试验启动所需的非临床研究的实施时间、给药期限和类型的以下因素:拟定适应症和受试人群,例如受试人群是否纳入儿童,以及在该人群中疾病进展至死亡或不可逆重症疾病的速度。药效学数据,包括可提示潜在直接获益的已知疾病特异性生物标志物的变化,用于支持儿科患者首次临床试验。现有在研ERT药物相关的非临床或临床安全性和药理学信息。现有受试药物拟定临床给药装置、给药方式或任何相关安全性信息。合适动物种属和模型(正常或酶缺失)的可及性,用于检测受试药物与目标患者人群相关的预期生物学反应。(二)受试药物非临床研究中所用的受试药物应能够代表临床拟用样品。应根据前期制定的标准,对非临床研究中每批受试药物进行表征,并在临床试验申请(IND)时重点阐述非临床研究所用原料药和制剂与临床试验拟用样品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当受试药物发生重大药学变更时,需评估开展桥接研究或重新开展非临床研究的必要性。(三)药效学研究药效学研究包括体外药效学试验及体内药效学试验,试验应能证实酶替代的生物学功能并确定生物活性剂量水平,为临床试验提供可行性和有效性的支持性证据,以及可能的生物学作用机制信息。1.体外药效学试验采用体外方法评价受试药物的生物活性,以确定受试药物与其治疗目的相关的作用机制和效应,如体外酶活性、酶动力学、细胞摄取试验等。2.体内药效学试验体内药效学试验可以提供受试药物具有预期生物学效应的概念性验证证据,帮助确定生物有效剂量和给药方案。临床试验前一般应采用合适的动物模型进行药效学研究,该模型应表现出与预期人体反应相似的生物学反应,为非临床安全性评价和临床试验的剂量设计提供依据。(1)疾病动物模型的选择从疾病动物模型中获得的信息与人类疾病的相关性程度取决于多个因素。选择的疾病动物模型应最大程度上模拟人类疾病的临床表现和整个病程。所选动物种属的代谢途径和关键中间成分(如配体、同源受体及关键酶结构域)应与人相似。所选动物模型的失活基因和该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均应与人一致。若拟基于动物模型数据,IND申请时需提供该模型适用于目标适应症的证据。对于某些罕见疾病,现有疾病动物模型可能不能表现出疾病的重要临床症状。应全面理解疾病动物模型与人的生物相关性及局限性,必要时采用相关体外模型数据作为支持性信息。虽然不是所有动物模型均能模拟人体疾病表型,但仍鼓励开发相关动物模型用于该类药物的有效性评价。(2)检测指标检测指标包括但不限于:组织中底物的水平、与酶缺乏机制相关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疾病表现(如对生存率的影响)。此外,建议在动物模型试验中探索疾病特异性生物标志物(如循环中疾病特异性底物水平和/或酶反应产物等),若其水平改善的速度和程度与组织中底物沉积/组织损伤的减少和/或器官功能的改善相关,该生物后续可能可以用作临床试验中人类疾病活动的药效学指标,甚至替代终点。此外。疾病动物模型试验中可考虑进行PK/PD研究,为临床给药剂量设计提供参考。如果拟用疾病动物模型试验支持ERT药物的安全性,应在试验中纳入安全性终点。(四)药代动力学应参考ICHS6相关要求,采用相关动物种属进行单次给药和多次给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应根据产品具体特点考虑非临床研究中的实际暴露情况,对非临床研究结果进行分析评价。ERT药物的组织分布研究有助于解释药理学、毒理学的发现,也为临床试验设计提供支持信息,尤其是对靶向递送到某个特定部位(例如大脑等)发挥作用的ERT药物。(五)毒理学应进行合适的非临床安全性评价以支持拟定的临床方案。通过毒理学研究确定安全的临床起始剂量、剂量递增方案;证明受试药物临床拟用给药途径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指导临床需监测的安全性指标。1.GLP依从性非临床安全性研究应当在经过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认证的机构开展,并遵守GLP。对于伴随疾病动物模型试验开展的安全性试验,可能不能完全遵守GLP,但需确保试验数据的质量、可靠性和完整性,试验报告中也需参照GLP要求总结所有偏离研究方案的情况以及其对研究完整性和结果的潜在影响。2.安全药理学应采用合适的动物种属评价受试药物在治疗剂量范围内及以上剂量下对生理功能潜在的非预期作用,一般包括对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的影响。根据产品特点,可能需要补充对其他器官系统的研究。通常应在人体试验前完成。3.一般毒理学试验(1)动物种属选择毒理学试验通常选用健康动物作为实验动物,应在相关动物种属中进行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相关动物种属选择时需考虑以下因素:①特定ERT药物的特征及临床适应症;②分子属性的可比性,包括酶的种属间同源性和介导ERT药物摄取的细胞表面受体;③天然酶和/或ERT药物分布的种属差异;④临床拟用给药系统或方式的可行性。需提供每个动物种属适用性的合理性依据。对于支持ERT药物临床试验的非临床毒理学试验,可考虑在疾病动物模型试验中纳入重要的安全性指标以评估其潜在毒性。应考虑在改良的相关疾病动物模型试验中检测预先设定的毒性终点,包括组织病理学检查等,用于支持首次人体临床试验。在疾病动物模型中进行毒性检测可能可以观察到药物与疾病相互作用而引起的毒性,而此类毒性无法在健康动物中观察。无论在健康动物还是疾病动物模型中开展的非临床安全性评价,均应确保能够全面鉴别、表征、量化潜在的局部和全身毒性;包括毒性的发生(急性或慢性)、产生毒性的剂量水平及毒性的可逆性。(2)实验动物通常应纳入两种性别的动物,并随机分配到各组。所需动物数量取决于受试药物的安全性担忧、动物种属、动物模型以及给药系统。若采用疾病动物模型试验获得的安全性数据支持临床试验,应确保采用足够的动物数量充分评估安全性终点。试验所用动物的年龄以及发育状态应与临床受试人群相关。如果ERT药物首次人体临床试验需入组儿科患者,在临床试验开始前应采用幼龄动物进行毒性评价,以提示可能对儿童患者发育中的器官系统(如中枢神经系统、生殖系统、免疫系统和骨骼系统)的潜在不良反应。幼龄动物毒性试验的必要性及试验设计可参考ICHM3(R2)和ICHS11《支持儿科用药开发的非临床安全性评价》。(3)组别设计应设置合适的对照组。ERT药物的所有毒性试验均需设置对照组。对照组应为只给予溶媒对照的年龄匹配的动物。如需联合抗组胺药物以控制ERT药物的超敏反应,对照组应包括溶媒对照组以及溶媒对照加抗组胺药物组。对照组如有特殊设计,需阐明合理性依据。(4)给药方案应选择合适的给药剂量。ICHM3(R2)及其后续问答文件为一般毒理试验高剂量的选择提供了建议。一般在没有明显毒性的情况下,最高剂量下的暴露量应比拟定临床给药方案最高剂量下的预期暴露量高出数倍。非临床试验中最高剂量水平可能会受限于动物大小、组织大小和体积、给药途径或药品生产规模,若设置特殊给药剂量水平,需阐明剂量选择的合理性依据。给药方案应最大限度反应预期临床暴露量。给药途径应尽可能模拟临床拟用给药途径。若给药装置会影响毒性试验结果,建议在关键性毒性试验中尽可能采用临床试验拟用给药装置进行给药。如无法在动物模型中复制临床给药途径,可采用替代途径或方法,但应提供合理性依据。(5)给药期限确定支持ERT药物首次人体临床试验的非临床研究的给药期限应考虑两个关键点:①先天性代谢异常导致的疾病需要长期治疗,首次人体临床试验预计一般是长期用药;②对于可导致死亡或不可逆重症的发展迅速的疾病可接受更多不确定风险。基于以上考虑,非临床研究的设计不仅应考虑支持首次人体临床试验患者的长期给药,还需考虑临床试验入组患者的疾病表型。若临床试验入组标准定义的疾病表型为预计将在大约1年内疾病迅速发展为不可逆重症或者死亡,则1种啮齿类动物和1种非啮齿类动物1个月重复给药毒性试验即可支持临床试验;进行充分毒性评估的合适给药周期的疾病动物模型试验也可用于支持该类患者开始给药。在提交上市申请前,可能需要一种动物种属3个月的重复给药毒性试验。若啮齿类动物与非啮齿类动物1个月重复给药毒性试验的毒性发现不相似,则可能需要两个动物种属的3个月重复给药毒性试验。3个月的重复给药毒性试验可与首次人体临床试验同时进行,若发现严重毒性,恢复期动物也可提供有用信息。若临床试验入组标准定义的疾病表型为缓慢进展型,首次人体临床试验前需提供1种啮齿类动物和1种非啮齿类动物至少3个月的重复给药毒性试验,这是考虑到罕见疾病的长期属性和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首次人体临床试验可能会开始长期给药。若拟开展短期临床用药(如少于1个月)且合理,参考ICHM3(R2),短期重复给药毒性试验可能是可以接受的,但应完成更长期限的重复给药毒性试验以支持上述长期临床给药。(6)检测指标应设置能捕捉潜在毒性的安全终点。评估的标准参数应包括死亡率(如有可能,确定死亡原因)、临床观察、体重、体格检查、摄食量、临床病理学(血液学、血生化、凝血指标、尿液分析)、免疫学指标、脏器重量、大体解剖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等,并伴随毒代指标检测。如开展幼龄动物毒性试验需纳入发育终点。评估抗药抗体(ADA)对ERT药物暴露量以及给药反应的影响,以评价ADA形成对诠释毒性试验结果的影响。(7)临床起始剂量拟定毒理学试验确定的未见不良反应剂量水平(NOAEL)可用于选择临床起始剂量,或者可考虑基于相关疾病动物模型预测的最小起效剂量(MED)选择起始剂量。(六)支持后期临床试验及上市的非临床研究随着ERT药物的开发进展到后期临床试验,可能需要开展额外的非临床研究以解决新出现的问题。例如后期临床试验用样品进行药物处方或生产工艺变更,且与早期临床试验样品可比性不确定,可能需开展额外的体外和/或体内非临床研究,以桥接早期样品已获得的相关数据用来支持后期药物的开发和注册。若相较于早期临床试验,给药途径或入组患者类型发生明显变化,则可能需要开展额外的非临床研究。一般认为3个月重复给药毒性试验足以支持ERT药物上市。但如果3个月重复给药毒性试验中存在安全性担忧,可能需要进行6个月重复给药毒性试验。一般情况下,参考ICHS5(R3)《人用药物生殖与发育毒性检测》,建议开展生殖毒性组合试验,具体实施时间可参考ICHM3(R2)。在某些情况下,如有充分理由,某些试验的实施阶段和要求可灵活处理,特别是对危及生命或严重疾病。基于拟用受试人群,可能会豁免某些研究或推迟到上市后开展。遗传毒性试验不适用于ERT药物。潜在致癌性评价通常不是上市必须的。但是对于化学修饰的ERT药物(例如,与化学连接子耦合的人重组酶)可能需要进行潜在遗传毒性研和/或致癌性评估。三、注释注释1:目前在我国尚无明确的罕见病定义,本指导原则中的罕见疾病系指《罕见病目录》中的疾病以及尚未纳入《罕见病目录》但发病率极低的疾病。四、参考文献[1]FDA. Investigational Enzyme Replacement Therapy Products: Nonclinical Assessment; October 2019.[2] FDA. Rare Diseases:Common Issues in Drug Development Guidancefor Industry; January 2019.[3] FDA. FDA.Human Gene Therapyfor Rare Diseases; January2020.[4] FDA.SlowlyProgressive,Low-Prevalence Rare Diseases With Substrate Deposition That Result From Single Enzyme Defects: Providing Evidence of Effectiveness for Replacementor Corrective Therapies Guidance for Industry; March2020.《罕见疾病酶替代疗法药物非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起草说明为进一步提高罕见疾病药物研发效率,建立和完善罕见疾病药物非临床研究标准体系,结合罕见疾病特征和药物研发现状,药品审评中心组织撰写了《罕见疾病酶替代疗法药物非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现形成征求意见稿征求各方意见。一、起草背景和目的罕见疾病是指发病率/患病率极低的一组疾病统称,但中国人口基数庞大,罕见疾病患者的绝对数量不少且种类多样,这对社会、经济、医疗等多方面均存在不容忽视的影响,是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当前大多数罕见疾病尚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罕见疾病患者的治疗需求远未满足。由于罕见疾病发病率极低,所获得的研究资源有限;且病情复杂,目前对其认识相对有限,使得罕见疾病药物研发的所面临的困难远远超过常见多发疾病,因此罕见疾病药物的非临床研究,在遵循现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更应密切结合疾病特征和临床需求,在保证“安全守底线、疗效有证据”的前提下,采用更为灵活的研发决策,以减少不必要资源的浪费,促进罕见病药物的研发。经前期文献调研及梳理近几年罕见病药物获批情况发现,因酶替代疗法安全性风险相对较低,技术平台相对成熟,使得酶替代疗法药物成为当下业界研发的热点。此外,酶替代疗法(ERT)药物长期以来一直是治疗罕见先天性代谢异常疾病的基础,这类疾病种类多(存在超过70多种),影响范围广;一般发病于胎儿期,呈进行性,且通常是致命的;但现在能用于临床的药物有限,治疗需求远未满足。FDA发布多项指导原则用于指导酶替代疗法药物研发,而国内尚未任何相关指导原则可参考。本指导原则系根据国外发布的相关指导原则,结合罕见疾病特征和酶替代疗法药物研究现状起草,旨在为罕见疾病酶替代疗法药物的非临床试验设计及评价提供一般性技术指导和参考,并为其他罕见疾病药物的非临床研发提供参考,以促进罕见疾病药物的快速研发。二、起草过程本指导原则由药理毒理学部牵头,于2022年6月启动立项,在广泛调研了相关指导原则及文献资料后,于2023年3月召开开题会议,确定指导原则定位及目标,形成起草大纲;而后共经5次指导原则核心工作组会议,于2023年6月形成正式初稿。药审中心于2023年6月13日组织召开初稿专家研讨会,邀请国内研究机构、学界业界专家针对此类药物非临床研究设计和评价的关键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充分讨论,指出尚需完善及斟酌的内容;起草小组根据专家会意见完成修订后于2023年7月3日提交部门技术委员会审核,并根据技术委员会意见修改完善后形成征求意见稿。三、主要内容与说明基于罕见疾病及其药物研发特征,该指导原则在阐明罕见疾病药物研发特点的基础上,重点关注罕见疾病酶替代疗法药物特有的非临床研究技术要求,其他要求参考现有指导原则。本指导原则主要分为4个章节,分别为概述、非临床研究、注释及参考文献。需要关注的问题有:1、目前在我国尚无明确的罕见病定义,本指导原则中的罕见疾病系指《罕见病目录》中的疾病以及尚未纳入《罕见病目录》但发病率极低的疾病。2、本指导原则中所指的ERT药物为活性酶蛋白,而不包括mRNA及基因治疗等产品。3、目前对罕见疾病的研发要求尚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将会根据科学认知程度的深入和相关经验的积累对指导原则进行完善。相关推荐CIO提供以下相关文库下载、合规服务以及线上培训课程学习。
根据国家局2019年3月28日发布的《关于发布化学仿制药参比制剂遴选与确定程序的公告》(2019年第25号),我中心组织遴选了第七十四批参比制剂(见附件),现予以公示征求意见。公示期间,请通过参比制剂遴选申请平台下“参比制剂存疑品种申请”模块向药审中心进行反馈,为更好服务申请人,反馈意见请提供充分依据和论证材料,反馈材料应加盖单位公章,并提供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公示期限:2023年9月20日~2023年10月9日(10个工作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2023年9月20日附件:1、《化学仿制药参比制剂目录(第七十四批)》(征求意见稿)2、化学仿制药参比制剂异议申请表《化学仿制药参比制剂目录(第七十四批)》(征求意见稿)序号药品通用名英文名规格持证商备注1备注274-1注射用磷酸左奥硝唑酯二钠Levornidazole Disodium Phosphate for Injection/新锐1.0g(按C7H10ClN3O3计)扬子江药业集团江苏紫龙药业有限公司国内上市的原研药品74-2注射用磷酸左奥硝唑酯二钠Levornidazole Disodium Phosphate for Injection/新锐0.5g(按C7H10ClN3O3计)扬子江药业集团江苏紫龙药业有限公司国内上市的原研药品74-3注射用磷酸左奥硝唑酯二钠Levornidazole Disodium Phosphate for Injection/新锐0.125g(按C7H10ClN3O3计)扬子江药业集团江苏紫龙药业有限公司国内上市的原研药品74-4维奈克拉片Venetoclax Tablets/唯可来10mgAbbVie Inc.国内上市的原研药品原研进口74-5维奈克拉片Venetoclax Tablets/唯可来50mgAbbVie Inc.国内上市的原研药品原研进口74-6维奈克拉片Venetoclax Tablets/唯可来100mgAbbVie Inc.国内上市的原研药品原研进口74-7拉替拉韦钾片Raltegravir Potassium Tablets/ISENTRESS(/艾生特)400mg(按C20H20FN6O5计)Merck Sharp&Dohme B.V.国内上市的原研药品原研进口74-8茚达格莫吸入粉雾剂(II)Indacaterol Acetate,Glycopyrronium Bromide and Mometasone Furoate Powder for Inhalation(II)每粒含醋酸茚达特罗150μg(以C₂₄H₂₈N₂O₃计)、格隆溴铵50μg(以C₁₉H₂₈NO₃计)和糠酸莫米松160μgNovartis Pharma AG国内上市的原研药品原研进口74-9茚达格莫吸入粉雾剂(I)Indacaterol Acetate,Glycopyrronium Bromide and Mometasone Furoate Powder for Inhalation(I)每粒含醋酸茚达特罗150μg(以C₂₄H₂₈N₂O₃计)、格隆溴铵50μg(以C₁₉H₂₈NO₃计)和糠酸莫米松80μgNovartisPharma AG国内上市的原研药品原研进口74-10复方肝素钠尿囊素凝胶Compound Heparin Sodium and Allantoin Gel/康瑞保每100g含10.0克洋葱提取物,5000IU肝素钠,1.0克尿囊素Merz Pharmaceuticals GmbH国内上市的原研药品原研进口74-11氟[18F]妥司特注射液Flotufolastat F-18 Gallium Injection296-5846 MBq/ml(8-158 mCi/ml)Blue Earth Diagnostics Ltd.未进口原研药品美国橙皮书74-12维生素B12注射液Cyanocobalamin Injection1ml:1mgAMERICAN REGENT,INC.未进口原研药品美国橙皮书74-13盐酸沙丙蝶呤散剂Sapropterin dihydrochloride power for oral solution/KUVAN®100mgBioMarin Pharmaceutical Inc.未进口原研药品美国橙皮书74-14硫普罗宁肠溶片Tiopronin Enteric-coated Tablets/THIOLA EC100mgMISSION PHARMACAL CO未进口原研药品美国橙皮书74-15苯磺酸氨氯地平口服溶液Amlodipine besylate oral solution/NORLIQVA1mg/mlCMP DEVELOPMENT LLC未进口原研药品美国橙皮书74-16氨氯地平缬沙坦氢氯噻嗪片Amlodipine,Valsartan,and Hydrochlorothiazide Tablets/Exforge HCT5/160/12.5mg:每片含氨氯地平5mg、缬沙坦160mg与氢氯噻嗪12.5mgNovartis Europharm Limited未进口原研药品欧盟上市74-17联苯乙酸贴剂Felbinac tape/Seltouch Tapes70mg/贴帝國製薬株式会社未进口原研药品日本上市74-18缬沙坦口崩片Valsartan Orally Disintegrating Tablets/DIOVAN20mgノバルティスファーマ株式会社未进口原研药品日本上市74-19缬沙坦口崩片Valsartan Orally Disintegrating Tablets/DIOVAN40mgノバルティスファーマ株式会社未进口原研药品日本上市74-20缬沙坦口崩片Valsartan Orally Disintegrating Tablets/DIOVAN80mgノバルティスファーマ株式会社未进口原研药品日本上市74-21缬沙坦口崩片Valsartan Orally Disintegrating Tablets/DIOVAN160mgノバルティスファーマ株式会社未进口原研药品日本上市74-22匹伐他汀钙口崩片Pitavastatin Calcium Orally Disintegrating Tablets/Livalo OD1mg興和株式会社未进口原研药品日本上市74-23匹伐他汀钙口崩片Pitavastatin Calcium Orally Disintegrating Tablets/Livalo OD2mg興和株式会社未进口原研药品日本上市74-24匹伐他汀钙口崩片Pitavastatin Calcium Orally Disintegrating Tablets/Livalo OD4mg興和株式会社未进口原研药品日本上市备注1.目录中所列尚未在国内上市品种的通用名、剂型等,以药典委核准的为准。2.参比制剂目录公示后,未正式发布的品种将进行专题研究,根据研究结果另行发布。3.欧盟上市的参比制剂包括其在英国上市的同一药品。4.选择未进口参比制剂开展仿制药研究除满足其质量要求外,还需满足现行版《中国药典》和相关指导原则要求。5.放射性药物不同于普通化学药物,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如放射性、时效性、按放射性活度给药等特点,参比制剂主要用于明确其研发目标和基本要求,可根据其药物特性同时结合参比制剂的可获得性进行研究。相关推荐CIO提供以下相关文库下载、合规服务以及线上培训课程学习。
为加强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科学履行监管职责,客观评价辖区药品安全状况并及时发现和控制安全风险,落实《顺义区“十四五时期药品安全及高质量发展规划”主要目标和任务分工》及北京市2023年办好重要民生实事项目相关工作要求,根据市局抽检相关工作部署,结合辖区实际情况,北京市顺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统筹制定2023年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安全监测计划,计划在全区范围内抽取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共计803批次,包括药品713批次、医疗器械30批次、化妆品60批次,具体如下。一、药品抽检(一)抽样任务2023年,我局总体计划开展药品抽检任务共计713批次,将从监督抽检、监测抽验、快速检测(含快筛)三方面进行安排。其中监督抽检65批次,监测抽验210批次,快速检测(含快筛318批次)438批次。药品监督、监测抽验分别从经营环节、使用环节抽取,其中使用环节130批次,经营环节145批次。按照“企业主体数量与抽检任务数量、监管人力资源相匹配的原则”分配抽样任务。(二)抽样品种侧重外埠生产企业生产的品种以及新冠病毒感染对症治疗药物(止咳、退热、抗病毒、治感冒等药品)。中药饮片抽样应选择外埠中药饮片生产企业生产的产品。在药品使用环节抽取不少于2批次的中药配方颗粒。(三)工作要求1.抽样工作应严格按照《药品质量抽查检验管理办法》《药品抽样原则及程序》要求开展,保证抽样程序符合要求,样品贮藏运输等符合条件,抽取的样品应为被抽样单位确认的、处于合格放行状态的产品。中药饮片抽样应选择未拆封的完整包装,中药配方颗粒抽样应注意避免样品发生挤压。按照国家药监局年度考核及市政府民生实事专项考核要求,各单位抽样工作应使用市药监局开发的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及时录入抽样数据。2.药品抽样及买样工作要求2.1抽样应遵照《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关于印发药品抽样原则及程序等文件的通知》执行,参照药品抽检任务分配表进行抽样。样品按两倍量抽取,按1:0.5:0.5的比例分装成3份,样品抽检数量参考《药品抽样量》,各抽样单位按计划于每月10日前完成抽样。2.2药品监督、监测抽检工作涉及文书均可在安全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完成抽样信息录入后打印获得。药品快速检测(筛)使用文书参见《北京市顺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安全监测采样凭证(药品快速检测)》。各抽样单位应建立药品快速检测(筛)电子台账。2.3区计量和食品药品检测中心将以外埠生产企业生产品种、新冠病毒感染对症治疗药物(止咳、退热、抗病毒、治感冒等药品)为重点,结合自身检测能力确定重点抽检品种,并按月通知抽样单位。2.4抽样对象覆盖辖区内药品零售企业(连锁总部除外)、各级医疗机构(包括一级以下医疗机构)。对医保定点药店、重点保供药品零售企业、开展网络销售企业、经营中药饮片企业、风险等级Ⅲ、Ⅳ级的经营企业,使用中药配方颗粒的医疗机构、农村地区小药店、小诊所等重点监管对象,加大抽样力度。2.5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药品抽检应购买样品。为提高抽样工作效率,药品买样采取事后由抽样单位统一向被抽样单位结算的方式。抽样人员现场完成抽样工作后,由被抽样单位向抽样单位开具支付凭证。抽样单位收到支付凭证后及时向被抽样单位统一支付买样费用。样品购买费用应以抽样时产品销售价格为准。(四)药品检验工作要求药品区级抽检品种均由区计量和食品药品检测中心负责检验。中心应按照《药品质量抽查检验管理办法》要求开展检验工作,按时限及时准确出具检验报告,并上传安全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二、医疗器械抽检(一)抽样任务2023年,我局总体计划开展医疗器械抽检任务30批次。医疗器械监督性抽检共20件,包括经营环节10件,生产、使用环节10件;防疫产品常态化专项抽检10件。抽样涉及辖区第一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医疗器械经营单位、各级医疗机构(包括一级以下医疗机构)。(二)抽样品种侧重外埠生产企业生产的产品,监督性抽检品种参考《2023年顺义区医疗器械抽样品种》。防疫产品常态化专项抽检品种以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盒为主。(三)工作要求1.抽样工作应于6月底前完成抽样任务50%,2023年10月15日前完成全年样品的抽验和送检工作。检验任务委托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应于2023年11月15日前完成产品检验并出具报告。2.抽样工作应按照《抽检管理规定》、《抽检工作程序》的要求开展。保证抽样程序合法、数量科学、结果有效。抽样完成后,抽样人员应据实填写《北京市医疗器械抽样凭证》、北京市(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抽样送检封条)等相关执法文书,填写的抽样记录及凭证要完整、准确、字迹工整、清晰。抽样人员和被抽样单位人员经确认无误后在抽样记录及凭证上共同签字,并加盖抽样单位和被抽样单位印章,被抽样对象为个人的,由该个人签字或盖章。3.抽样单位应在完成抽样5个工作日内,按照产品的贮存与运输条件要求将医疗器械样品送至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单件经费按照被委托检验单位实际检测项目计费。4.抽样单位在收到不合格检验报告后,应于5个工作日内将《北京市顺义区市场监管局不合格医疗器械产品检验报告告知单》及将检验报告送达被抽样单位。5.第一类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对检验结果有疑议的,应当自收到《检验报告》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向具有相应资质的医疗器械检验机构提出复检申请。逾期未提出申请的视为申请人认可该检验结果,检验机构将不再受理复检申请。三、化妆品抽检(一)抽样任务2023年,我局总体计划开展化妆品抽检任务60批次,其中监督抽检20批次,监测抽检40批次。抽样涉及辖区化妆品经营企业,以美容美发机构、集中交易市场、专卖店、小杂货店等业态为重点抽样对象。(二)抽样品种以防晒、染发、儿童、眼用等产品为重点,在侧重外埠生产企业生产的产品基础上,结合辖区监管特点及委托承检单位检验能力确定抽样品种。(三)工作要求抽样工作应于2023年10月15日前完成。检验任务委托有资质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工作应于2023年11月15日前完成。合理安排抽样工作,保证抽样进度均匀。抽样工作应按照相关规定要求开展,保证抽样程序符合要求,样品贮藏运输等符合条件。抽取的样品应为被抽样单位确认的、处于合格放行状态的产品。按照国家药监局年度考核及市政府民生实事专项考核要求,抽样工作应使用市药监局开发的安全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及时录入抽样数据。四、核查处置各相关部门应按照《药品质量抽查检验管理办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做好检验报告送达和核查处置工作。检验结果为合格的,检验机构将检验报告书上传至安全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被抽样单位通过企业服务平台完成下载;检验结果为不合格的,检验机构在检验报告书签发之日起2个工作日内,将检验报告书和抽样记录及凭证传递至区局。相关业务科、所,综合执法大队应当自收到不符合规定报告书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组织将检验报告转送被抽样单位和标示生产企业,并及时开展不合格药品(含医疗器械、化妆品)核查处置。符合立案条件的要按规定立案查处,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五、其他工作要求(一)各单位要在买样、检验检测、案件查办等工作中严格遵守工作纪律,牢固树立杜绝失职、渎职行为的意识,规范权力运行。(二)各抽样单位要坚持问题导向,高度重视辖区年度药品抽检工作,应将抽检工作与药品监督检查等工作紧密结合,抽样时的监督检查记录应能够为后续检验不合格情况的调查与核实提供有效支持。(三)抽样工作结束后,各单位在工作中仍需抽样的,应及时联系食品药品安全协调科,与计量和食品药品检测中心确认抽样品种和数量后再进行抽样,并通报相关业务科室。(四)为确保全年抽样及检验工作顺利进行,各部门之间应加强联系沟通,做好协调配合,严格按照规定时间完成抽检工作并报送相关数据,完成不合格检验报告送达及核查工作。抽样过程中如遇到重大问题,应及时向业务科反馈。相关推荐CIO提供以下相关文库下载、合规服务以及线上培训课程学习。
各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自治区药监局机关各处室、检查分局、直属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药品安全信用管理办法》已经自治区药监局2023年第2次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广西壮族自治区药品监督管理局2023年9月19日(公开属性:主动公开)广西壮族自治区药品安全信用管理办法第一条 为建立健全全区药品(含医疗器械、化妆品,下同)安全信用体系,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药品监管机制,强化药品安全责任主体诚信行为,促进我区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市场监督管理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管理办法》《市场监督管理信用修复管理办法》《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信息公示规定》《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信用条例》《广西公共信用信息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规定,结合我区药品监管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我区药品安全信用管理适用本办法。药品安全信用管理包括药品安全信用信息管理、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管理、信用修复以及信用激励和约束等。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国家和我区有关文件对药品安全信用管理有新规定的,从其规定。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药品安全信用是指药品安全信用主体在社会和经济活动中遵守药品安全法定义务、履行约定义务的状态。药品安全信用主体包括在我区从事药品研制、生产、经营和使用的自然人、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药品安全信用信息是指依法归集的可用于识别、分析、判断药品安全信用主体信用状况的客观数据和资料,包括药品安全公共信用信息和药品安全市场信用信息。药品安全公共信用信息是指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依法履行职责和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产生、获取的信用信息。药品安全市场信用信息是指信用服务机构、药品行业协会、商会和其他对交易服务对象实施信用管理的企业事业单位等市场信用信息采集单位,在生产经营或者行业自律管理活动中产生、依法获取的药品安全信用信息。第五条 药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应当遵循主体参与、政府推动、社会共建、依法依规、保护权益、公正公开、奖惩结合的原则。药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应当注重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以及其他社会组织的作用,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药品安全信用管理、服务和监督。自治区药监局负责组织推进全区药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药品安全信用管理工作,县级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与监管事权相关的药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及药品安全信用管理。上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下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药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监督和指导。第六条 药品安全信用主体应当增强法治意识、契约精神,遵守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和行业规约,诚信履约、公平竞争。鼓励药品安全信用主体建立健全内部信用管理制度,提升信用管理能力,防范药品安全信用风险。第七条 药品安全公共信用信息应当纳入自治区公共信用信息目录管理,包括药品安全信用主体的基础信息、监督检查信息、违法信息和其他信息等。第八条 基础信息包括药品安全信用主体的行政许可、产品注册、备案等信息,以及其有关负责人的姓名、身份证号码等信息。第九条 监督检查信息包括日常各类监督检查结果、质量抽检等信息。第十条 违法信息包括药品安全信用主体违反药品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受到行政处罚以及其他被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处理的信息。其他被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处理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形:(一)拒绝、阻挠执法,伪造或者故意破坏现场,转移、隐匿、伪造、销毁有关证据资料,擅自动用被查封物品的;(二)拒不履行已生效的药品行政处罚决定的;(三)在信用承诺中虚假承诺或者不履行信用承诺的;(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信息。第十一条 鼓励药品安全信用主体主动申报药品安全市场信用信息和承担社会义务等相关信息。药品安全信用主体承担社会义务等相关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形:(一)在药品重大创新等方面发挥典型示范作用,获得国家、省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表彰奖励,或者在药品安全性、有效性、可及性、质量可控方面受到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表彰奖励的;(二)举报他人药品违法行为经查证属实,有立功表现的;(三)积极参与过期药品回收、科普普法宣传、社会救助、社会捐赠等药品领域社会公益活动,获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表彰奖励的;(四)省级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认为可以依法归集的其他相关信息。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药品监管部门对其作出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决定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按规定归集、录入各类信用信息,依法向社会公开,共享至本级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并对辖区内药品安全信用主体申报的信息进行审查确认,录入其信用档案。第十三条 药品安全信用主体实行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和信用修复管理,相关规定参照市场监管总局相关规章执行。第十四条 无失信记录,且有下列守信记录之一的药品安全信用主体可列为守信激励对象:(一)被授予荣誉称号或者受到国家机关等组织表彰、奖励的;(二)参与抢险救灾、见义勇为、社会公益、志愿服务、慈善捐助等,表现突出的;(三)在公共信用综合评价或者行业信用评价中被评定为最高信用等级的(四)其他可以列为守信激励对象的情形。第十五条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依法给予以下激励措施:(一)在标准不降低、程序不减少的情况下,给予相关便利;(二)除法定检查、有因检查等以外,优化监督抽检比例,减少监督检查频次;(三)推荐参与政府及有关部门、行业组织的重点项目申报、竞标、享受政府补贴及评优评奖等;(四)法律、法规以及国家和我区有关文件规定的其他激励措施。第十六条 对药品安全信用主体实施失信惩戒,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国家和我区制定的失信惩戒措施清单执行。失信惩戒措施清单由国家和自治区有关部门制定。第十七条 禁止在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文件的规定外增设惩戒措施、在法定惩戒标准之上加重惩戒或者对药品安全信用主体以外的第三方实施失信惩戒。第十八条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归集、使用药品安全信用主体的信用信息时,应当符合法律、法规、规章等有关规定,不得有以下行为:(一)非法买卖、窃取信用信息,以欺诈、利诱、胁迫等手段获取信用信息;(二)虚构、篡改、违规删除信用信息;(三)非法提供、披露、使用信用信息;(四)泄露在业务开展过程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行为。第十九条 药品安全信用主体认为药品安全公共信用信息存在错误、遗漏或者侵犯其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合法权益的,可以向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出书面异议申请并说明理由。经核查属实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及时予以更正、删除。异议处理期间,相关信用信息应当进行异议标注,但不影响披露和使用。药品安全信用主体认为信用状况认定不当的,有权提出异议并要求采取更正等必要措施。经核查属实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及时采取必要措施。异议的受理情况、处理结果应当及时回复提出异议的药品安全信用主体。第二十条 药品安全信用主体认为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药品安全信用管理活动中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第二十一条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药品安全信用管理过程中违反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中的药品安全特指药品质量安全,刑事处罚特指因药品质量安全受到的刑事处罚。第二十三条 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参照本办法,结合监管事权制定药品安全信用管理实施细则。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所称“以上”含本数或本级。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广西壮族自治区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解释。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相关推荐CIO提供以下相关文库下载、合规服务以及线上培训课程学习。
为促进我区医疗机构制剂传承创新发展,我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以及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医疗机构应用传统工艺配制中药制剂备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对我局2018年发布的《广西医疗机构应用传统工艺配制中药民族药制剂备案管理实施细则》进行了修订,现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如有意见建议,请于2023年10月7日前填写《意见反馈表》,并以电子邮件方式反馈,信函和电子邮件请注明“《广西医疗机构应用传统工艺配制中药民族药制剂备案管理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字样。联系电话:0771-5865113电子邮箱:gxfdazc@163.com 邮寄地址:南宁市青秀区云景路32号自治区药品监督管理局1302,邮编:530029。附件:1.广西医疗机构应用传统工艺配制中药民族药制剂备案管理实施细则(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 2.起草说明 3.意见反馈表广西壮族自治区药品监督管理局2023年9月19日附件1广西医疗机构应用传统工艺配制中药民族药制剂备案管理实施细则(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做好我区医疗机构应用传统工艺配制中药民族药制剂备案管理工作,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和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对医疗机构应用传统工艺配制中药制剂实施备案管理的公告》(2018年第19号,以下简称《公告》)等规定,结合本自治区实际,制定本细则。第二条 本自治区内医疗机构应用传统工艺配制中药民族药制剂(以下简称传统中药民族药制剂)备案申请及相关监督管理工作,适用本细则。第三条 传统中药民族药制剂包括:(一)由中药民族药饮片经粉碎或仅经水或油提取制成的固体(丸剂、散剂、丹剂、锭剂等)、半固体(膏滋、膏药等)和液体(汤剂等)传统剂型;(二)由部分或全部中药民族药饮片经水提取或直接粉碎后制成的颗粒剂及胶囊剂;(三)由中药民族药饮片用传统方法提取制成的酒剂、酊剂。(四)在民族医药理论指导下,由中药民族药或其饮片用少数民族传统方法制成的民族药传统剂型。第四条 自治区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组织实施本自治区内传统中药民族药制剂备案和日常监管工作。按照自治区本级药品监管有关事权划分的要求,有关部门、单位负责具体实施备案后现场核查工作。通过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计量认证具有药品检验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负责已备案的传统中药民族药制剂抽检样品的检验工作。第二章 基本要求第五条 医疗机构申请传统中药民族药制剂备案,应严格论证中药制剂立题依据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必要性,按照自治区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医疗机构中药民族药制剂研究技术要求、质量标准起草技术要求等技术要求进行相应的处方筛选、配制工艺、质量指标、药理、毒理学等临床前研究。医疗机构应对其配制的中药民族药制剂实施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对制剂安全、有效、质量可控负总责。第六条 医疗机构应当对所提交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规范性和可溯源性负责。第七条 医疗机构所备案的传统中药民族药制剂应与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所载明的诊疗范围一致。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备案:(一)市场上已有供应的品种;(二)含有未经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活性成份的品种;(三)生物制品;(四)中药民族药注射剂;(五)中药民族药与化学药组成的复方制剂;(六)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七)与市场上已有供应品种相同处方的不同剂型品种;(八)中药配方颗粒;(九)制剂质量标准不足以控制产品质量的;(十)制剂所用药材、原辅料无法定质量标准的。(十一)非传统工艺配制的中药民族制剂。(十二)其他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制剂。第八条 医疗机构配制传统中药民族制剂应当取得《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未取得《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或者《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无相应制剂剂型的医疗机构可委托符合条件的单位配制,但须同时向委托方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接受委托配制的单位应当是取得《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的医疗机构或者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且通过GMP符合性检查的药品生产企业。委托配制的制剂剂型应当与受托方持有的《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或者《药品生产许可证》所载明的范围一致。第九条 传统中药民族药制剂的名称,应当按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中成药通用名称命名技术指导原则命名。第十条 传统中药民族药制剂的说明书及标签应当按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药品说明书和包装标签的管理规定印制,符合自治区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有关说明书撰写格式要求,其文字、图案不得超出核准的内容。说明书及标签应当注明传统中药民族药制剂名称、备案号、医疗机构名称、配制单位名称等内容。第三章 首次备案第十一条 医疗机构应当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药品监督管理局网上填报平台”填写《医疗机构应用传统工艺配制中药民族药制剂备案表》,并填报真实、完整、规范的备案资料,向自治区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备案申请。同时向自治区药品监督管理局提交纸质《医疗机构应用传统工艺配制中药民族药制剂备案表》(原件)及备案资料各一份。第十二条 自治区药品监督管理局收到备案申请后,30日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的“结果公告”栏公开符合要求的备案号及其他信息。第十三条 传统中药民族药制剂备案信息公开内容包括:传统中药民族药制剂名称、医疗机构名称、配制单位名称、配制地址、备案时间、备案号、配制工艺路线、剂型、不良反应监测信息。传统中药民族药制剂备案中的内控制剂标准、处方、辅料、工艺参数等资料不予公开。第十四条 传统中药制剂备案号格式为:桂药制备字Z+4位年号+4位顺序号+3位变更顺序号;传统民族药制剂备案号格式为:桂药制备字M+4位年号+4位顺序号+3位变更顺序号。首次备案3位变更顺序号为000。第十五条 已取得批准文号的传统中药民族药制剂,在该批准文号有效期届满后,将不予再注册,符合备案要求的,可按首次备案的要求进行备案,注册时已提供的研究材料,不需要重新提供,仅需提供证明性文件、标签说明书设计样稿及经自治区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详细的配制工艺及质量标准。制剂处方及配制工艺应与原注册批准的保持一致,配制工艺应写明具体工艺参数。制剂内控标准的检查项应符合现行版《中国药典》制剂通则项下的有关要求,鼓励医疗机构提升制剂内控标准。通过备案后,原制剂批准文号自动注销。第四章 变更备案第十六条 传统中药民族药制剂处方不得变更,其他备案信息不得随意变更,已备案的传统中药民族药制剂,涉及中药民族药材标准、中药民族药饮片标准或者炮制规范、炮制及生产工艺(含辅料)、包装材料、内控制剂标准、配制地址和委托配制单位变更等,按照首次备案的程序和要求进行变更备案。第十七条 变更医疗机构名称、有效期、说明书、标签、包装规格和装量规格等,医疗机构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药品监督管理局网上填报平台”申请,提交相关资料后,系统立即备案。第十八条 变更备案完成后,传统中药民族药制剂将获得新的备案号。第五章 年度报告备案第十九条 医疗机构应当于每年1月10日前,按照要求向自治区药品监督管理局进行年度报告备案。提交上一年度所配制的传统中药民族药制剂变更情形、临床使用数据、质量状况、不良反应监测等的年度报告。第二十条 年度报告备案完成后,传统中药民族药制剂备案号不变。第二十一条 未在规定时限内递交年度报告备案的,备案号自动失效。第六章 监督管理第二十二条 在传统中药民族药制剂首次备案过程中,自治区药品监督管理局将抽取一定数量的申请材料,对其完整性、配制工艺是否传统、申请减免材料是否合理等方面进行核查。自治区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当年所有首次备案的传统中药民族药制剂,按照广西中药民族药制剂现场核查及抽样程序的有关要求,对其研制及配制现场组织开展备案后全覆盖现场核查及抽样检验工作,实地确认其备案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与实际研制、配制过程是否相符。第二十三条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备案品种的日常监管,以备案信息作为监督检查的重要依据,对所用药材来源、饮片炮制、配制、使用等环节进行严格检查。第二十四条 传统中药民族药制剂不得在市场上销售或者变相销售,不得发布医疗机构制剂广告。传统中药民族药制剂限于取得该制剂品种备案号的医疗机构使用,一般不得调剂使用,需要调剂使用的,按照国家及自治区相关规定执行。第二十五条 医疗机构应当进一步积累临床使用中的有效性数据,严格履行不良反应报告责任,建立不良反应监测及风险控制体系。第二十六条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首次备案后的现场检查和日常监督检查中发现存在以下情形之一的,取消医疗机构该制剂品种的备案,并公开相关信息,对于违法的情形,依法严肃查处。(一)备案资料与研制、配制实际不一致的;(二)《公告》第三条规定的不得备案情形的;(三)质量不稳定、疗效不确切、不良反应严重或者风险大于效益的;(四)不按要求备案变更信息或履行年度报告的;(五)其他不符合规定的。第二十七条 医疗机构备案资料不真实以及医疗机构未按备案资料的要求进行配制的,应当依据《中医药法》第五十六条进行查处。第二十八条 备案人主动申请取消传统中药民族药制剂备案号的,应当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药品监督管理局网上填报平台”填写并提交《取消备案申请表》,并向自治区药品监督管理局提交纸质版《取消备案申请表》,申请注销原备案信息。自治区药品监督管理局将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的“结果公告”栏公布取消备案制剂的相关信息。第七章 附则第二十九条 本细则由自治区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解释。第三十条 本细则自20**年**月**日起施行。原自治区药监局2018年7月1日起施行的《广西医疗机构应用传统工艺配制中药民族药制剂备案管理实施细则》(桂食药监规〔2018〕1号)同时废止。附件:1.医疗机构应用传统工艺配制中药民族药制剂备案表 2.传统中药民族药制剂首次备案申报资料项目及说明 3.传统中药民族药制剂变更备案项目及说明 4.传统中药民族药制剂年度报告备案项目及说明 5.备案资料体例与整理要求 6.取消备案申请表附件1医疗机构应用传统工艺配制中药民族药制剂备案表备案号: 编号:声明我们保证:①本次备案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和《医疗机构制剂注册管理办法(试行)》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②备案内容及所有备案资料均真实、来源合法、未侵犯他人的权益;③一并提交的电子文件与打印文件内容完全一致。如有不实之处,我们承担由此导致的一切法律后果。备案事项备案类型□首次(有无制剂批准文号 □无 □有,批准文号:桂药制字) □变更 □年度报告备案事由制剂基本信息制剂名称通用名称剂型规格有效期汉语拼音制剂类型□中药制剂 □民族药制剂处方(含辅料)处方在本医疗机构是否具有5年以上(含5年)使用历史□是□否处方中药味是否存在以下情形含法定标准中标识有“剧毒”“大毒”及现代毒理学证明有明确毒性的药味□是□否备注含有十八反、十九畏配伍禁忌□是□否配制工艺(含辅料)配制工艺路线(供公示用)功能主治用法用量辅料信息名称生产企业执行标准包装材料信息名称生产企业执行标准备案机构信息名称《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登记号有效期限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有有无此配制范围□有编号有效期限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无□无制剂配制信息 是否委托配制□否制剂配制地址□是制剂配制单位名称《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是编号有效期限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药品生产许可证》□是制剂配制地址联系人电话制剂配制单位法人代表(签字) (公章) 年 月 日备案变更信息(变更备案时填写)序号历次备案号变更时间变更内容变更原因概述年度报告信息(年度报告时填写)报告年度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配制的总批次数:内控制剂标准全检不合格的批次数:使用数量:变更情形汇总变更内容变更时间对应的备案号不良反应监测情况不良事件/反应报告□有报告例数:□无风险控制主要措施□有主要措施: □无首次备案资料有无无需备注□1.《医疗机构应用传统工艺配制中药民族药制剂备案表》原件□2.制剂名称及命名依据□3.立题依据和目的、同品种及其他剂型中药制剂的市场供应情况□4.证明性文件□5.标签及说明书设计样稿□6.处方组成、来源、理论依据以及使用背景情况□7.详细的配制工艺及工艺研究资料□8.质量研究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9.制剂的内控标准及起草说明□10.制剂的稳定性试验资料□11.连续3批样品的自检报告书□12.原、辅料的来源及质量标准,包括药材的基原及鉴定依据、前处理、炮制工艺、有无毒性等□13.直接接触制剂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的选择依据及质量标准□14.主要药效学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15.单次给药毒性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16.重复给药毒性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变更备案资料有无无需备注□《医疗机构应用传统工艺配制中药民族药制剂备案表》原件□1.历次传统中药民族药制剂备案凭证及其附件□2.医疗机构证明性文件□3.说明书及标签设计样稿□4.详细的配制工艺及工艺研究资料。包括工艺路线、所有工艺参数、设备、工艺研究资料及文献资料□5.质量研究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6.内控制剂标准及起草说明□7.制剂的稳定性试验资料□8.连续3批样品的自检报告书□9.变更前后辅料、中药材质量标准、中药饮片标准或炮制规范(原文复印),包括药材的基原及鉴定依据、前处理、炮制工艺、有无毒性等□10.直接接触制剂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的选择依据及质量标准,合法来源,注册证书复印件或核准编号年度备案资料有无无需备注□《医疗机构应用传统工艺配制中药民族药制剂备案表》原件□1.变更情形年度汇总□2.质量情况年度分析□3.使用、疗效情况年度分析□4.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汇总□其他资料:具体资料名称:备案负责人职位电话联系人职位电话传真法定代表人(签名)(加盖公章处) 年 月 日 附件2传统中药民族药制剂首次备案申报资料项目及说明一、申报资料项目(一)《医疗机构应用传统工艺配制中药民族药制剂备案表》。(二)制剂名称及命名依据。(三)立题目的和依据;同品种及该品种其他剂型的市场供应情况。(四)证明性文件,包括:1.《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复印件、《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复印件。2.医疗机构制剂或者使用的处方、工艺等的专利情况及其权属状态说明,以及对他人的专利不构成侵权的保证书。3.直接接触制剂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的注册证书复印件或核准编号。4.未取得《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或《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无相应制剂剂型的医疗机构还应当提供以下资料:(1)委托配制中药民族药制剂双方签订的委托配制合同复印件;(2)制剂受托配制单位的《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或《药品生产许可证》复印件。(五)说明书及标签设计样稿。(六)处方组成、来源、理论依据及使用背景情况。(七)详细的配制工艺及工艺研究资料。包括工艺路线、所有工艺参数、设备、工艺研究资料及文献资料。(八)质量研究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九)内控制剂标准及起草说明。(十)制剂的稳定性试验资料。(十一)连续3批样品的自检报告书。(十二)原、辅料的来源及质量标准,包括药材的基原及鉴定依据、前处理、炮制工艺、有无毒性等。(十三)直接接触制剂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的选择依据及质量标准。(十四)主要药效学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十五)单次给药毒性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十六)重复给药毒性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处方在本医疗机构或医联体医疗机构具有5年以上(含5年)使用历史的,其制剂可免报资料项目(十四)至(十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需报送资料项目(十五)、(十六):1.处方中含有法定标准中标识有“剧毒”“大毒”及现代毒理学证明有明确毒性的药味;儿童用药、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用药含有分类为有毒药味的;含有孕妇禁用或慎用的药味,且功能主治为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用药的制剂。其中大毒药味是指国务院《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1988年)公布的28种毒性中药品种和历版《中国药典》、部颁标准、进口药材标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药材标准中标注为大毒(或剧毒)的药材/药味。有毒药味是指历版《中国药典》、部颁标准、进口药材标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药材标准中标注为有毒的药材/药味。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中毒性大小分类不一致的,以毒性高的分类标准为依据2.处方组成含有十八反、十九畏配伍禁忌。二、申报资料说明(一)《医疗机构应用传统工艺配制中药民族药制剂备案表》。1.申请传统民族药制剂备案,“制剂名称”中除填写通用名称外,还应填写本民族医药术语对名称的表述,包括民族语的中文发音及民族文字。2.“处方(含辅料)”应按1000个制剂单位列出全部处方及处方量。如使用民族药材,先写中药材名,其后括号内再写民族药材名,格式为:中药材名(民族药材名)。不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壮药质量标准》及《广西壮族自治区瑶药材质量标准》收载的药材,只写中药材名。3.“配制工艺(含辅料)”应写出简明的工艺全过程,列出关键工艺参数;“配制工艺路线”作为必须自动公开的基本信息,医疗机构应当单独作为附件在相应位置上传,配制工艺路线可以不出现具体的工艺参数,但是必须包括所有配制流程。(二)制剂名称及命名依据。传统中药民族药制剂的名称,应当按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中成药通用名称命名技术指导原则命名,制剂名应避免 “同名异方”。医疗机构应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政府网站数据库中检索并打印提供制剂名称与已批准注册的药品名称不重名的检索材料。民族药制剂名称应有三行内容要求。第一行为既遵循民族传统的称谓又符合中成药通用名称命名技术指导原则的制剂“中文名称”,第二行为制剂中文名称的汉语拼音,第三行为民族语中文注音,其后的括号内注明民族文字。例:产后三泡散ChanhouSanpao San随拉不漂(Zhaulangxbulbnux)(三)立题目的和依据;同品种及该品种其他剂型的市场供应情况。立题目的的论述应该明确、具体。着重阐述研发品种的临床需求和现有药物应用的局限性等。申报资料一般可从品种基本情况、立题背景、有关该品种的知识产权等情况、该品种或类同品种的市场供应情况、综合分析及参考文献几方面来撰写。(四)证明性文件。1.在证明性文件中,申请人应提供申报材料真实、完整、规范的承诺书,并承诺该制剂安全、有效、质量可控。2.处方在本医疗机构或医联体医疗机构具有5年以上(含5年)使用历史,申请免报资料项目(十四)至(十六)的,需医院相关的学术委员会出具处方已在本医疗机构或医联体医疗机构使用5年以上的承诺书,同时以表格形式提交使用处方的患者基本信息。例:序号患者姓氏性别年龄门诊/住院号使用本处方年份临床观察情况备注1李某某男342张某某女6733.医疗机构可以委托符合要求的机构进行制剂的研究或者进行单项试验、样品的试制、配制等。委托方应当提供与被委托方签订的委托研究合同,以及受托单位必要的资质证明。4.提供使用的中药材或中药饮片来源证明文件,如:药材产地、销售发票、收据、供货协议、供货方检验报告等资料。(五)说明书及标签设计样稿。传统中药民族药制剂的说明书及标签应当按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药品说明书和包装标签的管理规定印制,符合自治区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有关说明书撰写格式要求,其文字、图案不得超出核准的内容。说明书及标签应当注明传统中药民族药制剂名称、备案号、医疗机构名称、配制单位名称等内容。(六)处方组成、来源、理论依据及使用背景情况。1.处方组成:列出处方组成、各药味剂量(一日用生药量),功能主治,拟定的用法用量。应明确处方中各药味的标准来源,是否含有法定标准中标识有毒性及现代毒理学证明有毒性的药材,是否含有十八反、十九畏配伍禁忌,各药味用量是否超过标准规定。根据本品的组方特点和中医药组方理论,确定其合理的功能主治,中药制剂的功能主治的表述使用中医术语、中医病名,拟定的主治病证一般应注意对中西医疾病、病情、分期、分型、中医证候等方面的合理限定。民族药制剂须附本民族医药术语对功能主治的表述。2.处方来源:应详细说明处方来源、应用、筛选或演变过程及筛选的依据等情况。如为本院协定处方、临床经验方应提供处方的筛选或演变过程、临床应用经验、提供处方的科室、负责人等;其他来源的处方如古方、秘方、验方等应该详细说明其具体出处、演变情况以及在本院临床应用的相关情况。临床应用经验应该根据实际应用情况提供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的信息。3.理论依据:应用中医药和民族医药理论对主治病证的病因病机、治法进行论述,并对处方的基本配伍原则(如君、臣、佐、使等)及组成药物或成份加以分析,以说明组方的合理性。传统中药民族药制剂的组方原则及方解应由相关专业副高以上资质的人员书写,提供书写人员相关资质证明材料。书写民族药制剂的组方原则及方解的人员应从事民族医工作。同时应围绕制剂的研究目的,从主治病证、处方用药等方面进行古今文献综述,以进一步说明立题依据的科学性。应注意引用文献资料的真实性及针对性,并注明出处,注意文献的可信度和资料的可靠性。4.使用背景情况:中药民族药制剂如来源于临床医生的经验方,应说明临床应用基础及使用历史。使用背景情况应详细客观描述临床医生的姓名、处方起源,处方固定过程,应用剂型,用法用量、功能主治,固定处方使用起始时间,使用人群,合并用药情况,临床疗效情况等。(七)详细的配制工艺及工艺研究资料。包括工艺路线、所有工艺参数、设备、工艺研究资料及文献资料。应按照自治区药品监督管理局已发布的医疗机构中药民族药制剂研究技术要求开展制剂工艺研究,并整理申报资料。(八)质量研究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1.质量研究是质量标准制定的基础,质量研究的内容应尽可能全面,应能达到有效控制制剂质量的目的。用于中药民族药制剂质量研究的样品应具有代表性,必须采用3批中试以上规模,且处方固定、原辅料来源明确、制备工艺稳定。2.质量研究项目、方法、技术参数、验证应参照现行版《中国药典》。3.质量研究的试验资料主要阐述处方药味的理化性质及文献资料、与工艺质量有关的理化性质及文献资料、质量研究的试验项目及试验数据,并附相关照片、图谱及文献等。应首选制剂处方中君药、臣药、贵细药、毒性药等药味等进行鉴别研究,列入标准正文中定性鉴别药味数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一般不少于处方药味的1/5。(九)内控制剂标准及起草说明。1.医疗机构应按照自治区药品监督管理局已发布的医疗机构中药民族药制剂质量标准起草技术要求制定内控制剂标准,所设定的检测项目及其检测方法应能有效控制制剂质量。制剂的内控质量标准正文草案应当符合现行版《中国药典》的格式,并使用其术语和计量单位。所用试药、试液、缓冲液、滴定液等,应当采用现行版《中国药典》收载的品种及浓度,有不同的,应详细说明。对现行版《中国药典》未收载的剂型,应在内控标准的【性状】及【检查】项中要表明新剂型的外观及需检查的项目内容,同时参照《中国药典》附录对该剂型进行描述,在内控标准的末尾处定义新剂型。制剂内控质量标准草案的起草说明应当包括标准中控制项目的选定、方法选择、检查及纯度和限定范围等的制定依据。应提供相应的真实、原始的图谱、照片等资料。2.制剂内控标准应包括但不局限以下项目:外观性状、鉴别、含量或浸出物(提取物)测定、检查以及制剂通则的有关要求、贮藏等。3.医疗机构应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药品监督管理局网上填报平台”的“内控质量标准”栏单独填写相关内容,包括:性状、鉴别、含量或浸出物(提取物)测定、检查、贮藏等内容。(十)制剂的稳定性试验资料。稳定性研究应按照国家有关技术指导原则开展,开展稳定性试验的制剂应采用中试或中试以上规模的三批样品,以能够代表规模生产条件下的产品质量。制剂应进行6个月加速和长期稳定性试验,有效期以长期试验的结果为依据,取长期试验中与0月数据相比无明显改变的最长时间点为有效期。(十一)连续3批样品的自检报告书。应提供连续3批中试或生产规模样品按内控质量标准进行检验的检验报告书,未取得《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或《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无相应制剂剂型的医疗机构应提供受托配制单位出具的连续3批样品的自检报告书。(十二)原、辅料的来源及质量标准,包括药材的基原及鉴定依据、前处理、炮制工艺、有无毒性等。1.提供每一原、辅料的检验报告和法定质量标准(原文复印),如购入原料为药材,应提供自检报告。无法定质量标准的原、辅料不允许申报传统中药民族药制剂。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农药残留、黄曲霉毒素等特殊检验项目,可委托通过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计量认证具有药品检验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检验,同时提供委托检验的合同。2.饮片的炮制方法应符合国家标准或地方饮片炮制规范的要求,并提供药材产地初加工、药材净制、切制、炮炙等详细过程以及炮制工艺路线的主要具体参数。(十三)直接接触制剂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的选择依据及质量标准。应提供直接接触制剂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的选择依据、合法来源、质量标准和检测报告书。包材选择应以制剂的性质、包材的性质及制剂稳定性考核的结果为依据。(十四)主要药效学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医疗机构中药民族药制剂的主要药效学试验研究,应遵循中医药、民族医药理论,根据其功能主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制定试验方案,其目的是对医疗机构制剂的有效性评价提供科学依据。药效学研究选择适宜的实验动物,通过不同手段,造成与临床疾病相同或类似的模型,给予实验药物,给药结束后观察动物的相关指标。一般应撰写摘要、试验目的、试验材料、试验方法、试验结果、分析评价、参考文献等内容。(十五)单次给药毒性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医疗机构中药民族药制剂安全性试验的具体试验办法、实验动物、受试药物、试验分组、给药途径、给药剂量、给药频率、观察指标、统计分析等,应参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相关技术指导原则进行。一般应撰写试验背景和理论基础、试验目的、试验材料、试验方法、试验结果、分析评价、参考文献等内容。(十六)重复给药毒性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安全性试验的具体试验办法、实验动物、受试药物、试验分组、给药途径、给药剂量、给药频率、观察指标、统计分析等,应参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相关技术指导原则进行。一般应撰写试验题目、试验背景、试验目的、试验设计、受试病例选择、研究用药物、治疗方案、观测项目、疗效评定标准、不良事件的观察与记录、统计分析、预期进度、病例报告表、参考文献等内容。三、申报要求(一)已取得批准文号的传统中药民族药制剂改为备案应提供以下资料:1.《医疗机构应用传统工艺配制中药民族药制剂备案表》。2.资料(四)证明性文件。除细则中要求提供的证明性文件外,还应提供制剂批准证明文件及其附件的复印件:包括与申请事项有关的本品各种批准文件,如:制剂注册批件、补充申请批件、再注册批件等。附件包括上述批件的附件,如:制剂标准、说明书、包装标签样稿及其他附件。3.资料(五)说明书及标签设计样稿。4.资料(七)详细的配制工艺及工艺研究资料,包括工艺路线、所有工艺参数、设备、工艺研究资料及文献资料。仅需提供经自治区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配制工艺,包括工艺路线、所有工艺参数、设备。由注册改为备案时,配制工艺不允许变更。5.资料(八)质量研究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提高制剂内控标准时应提供质量研究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6.资料(九)内控制剂标准及起草说明。仅需提供经自治区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质量标准,由注册改为备案时,制剂内控标准的检查项应符合现行版《中国药典》制剂通则项下的有关要求,其他检验检测项目只许增加或提高。如需提高内控标准的,应提交质量研究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二)由中药饮片经粉碎或仅经水或油提取制成的传统剂型包括:丸剂(包括蜜丸、水蜜丸、水丸、糊丸、蜡丸、浓缩丸等)、散剂、丹剂、锭剂、茶剂、煎膏剂(膏滋)、膏药、、汤剂、合剂、口服液剂、糖浆剂、搽剂、洗剂等;(三)“处方在本医疗机构或医联体医疗机构具有5年以上(含5年)使用历史的”,是指能够提供在本医疗机构或医联体医疗机构连续使用5年以上的文字证明资料(如医师处方,科研课题记录,临床调剂记录等),并提供100例以上相对完整的临床病历或完整的临床用药观察记录。。上述资料无需提交备案,但需医院相关的学术委员会提交处方已在本医疗机构具有5年以上(含5年)使用历史的承诺书及使用处方的患者基本信息。(四)用于申报传统中药民族药制剂备案的研究资料应为近5年的研究成果。附件3传统中药民族药制剂变更备案项目及说明一、变更备案事项1.变更中药材标准2.变更中药饮片标准或炮制规范、炮制3.变更配制工艺4.变更辅料5.变更包装材料6.变更内控制剂标准7.变更配制地址8.变更委托配制单位9.变更医疗机构名称10.变更有效期11.变更说明书、标签12. 变更包装规格或装量规格13.变更《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药品生产许可证》等证件的编号、有效期等信息二、申报资料项目1.历次传统中药民族药制剂备案凭证及其附件。2.医疗机构证明性文件。3.说明书及标签设计样稿。4.详细的配制工艺及工艺研究资料。包括工艺路线、所有工艺参数、设备、工艺研究资料及文献资料。5.质量研究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6.内控制剂标准及起草说明。7.制剂的稳定性试验资料。8.连续3批样品的自检报告书。9.变更前后辅料、中药材质量标准、中药饮片标准或炮制规范(原文复印),包括药材的基原及鉴定依据、前处理、炮制工艺、有无毒性等。10.直接接触制剂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的选择依据及质量标准,合法来源,注册证书复印件或核准编号。三、申报资料项目表变更备案事项123456789101.变更中药材标准++--+±--+-2.变更中药饮片标准或炮制规范、炮制++--+±±±+-3.变更配制工艺++-++±++--4.变更辅料++-++±+++-5.变更包装材料++----++-+6.变更内控制剂标准++--++-+--7.变更配制地址++++---+--8.变更委托配制单位++++---+--9.变更医疗机构名称++--------10.变更有效期++----++--11.变更说明书、标签+++-------12.变更包装规格或装量规格+++---++--13.变更《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药品生产许可证》等证件的编号、有效期等信息++--------注意:“+”为必须提交的资料,“±”为选择提交的资料,“-”为无需提交的资料。四、备案事项有关要求(一)变更备案事项2:变更中药饮片标准或炮制规范、规范。如中药饮品炮制方法变更,应提供申报资料6、7、8。(二)变更备案事项3:变更配制工艺。申报资料4应包括变更前后工艺对比研究资料。涉及修改内控制剂标准的,提供申报资料6。(三)变更备案事项4:变更辅料。申报资料4应包括使用新旧辅料对比的工艺研究试验资料。涉及修改内控制剂标准的,提供申报资料6。(四)变更备案事项7:变更配制地址。申报资料2应包括变更制剂配制地址前与变更制剂配制地址后的《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的复印件。申报资料8提供1个批号的样品自检报告书。变更配制地址制剂配制单位内部改变制剂配制场地,包括原址改建、增建或异地新建。中药民族药制剂变更后的配制场地若无相应的剂型范围,无需提供1个批号的样品自检报告书。(五)变更备案事项8:变更委托配制单位。申报资料8提供1个批号的样品自检报告书。(六)变更备案事项9:变更医疗机构名称。申报资料2应包括有关管理机构同意更名的文件复印件,更名前与更名后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等的复印件。五、说明1.变更备案事项1-8需按照首次备案的要求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变更研究资料。变更备案事项9-13,医疗机构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药品监督管理局网上填报平台”申请,提交相关资料后,系统立即备案。2.传统中药民族药制剂变更应遵循“必要、科学、合理、安全、有效及质量可控”原则,参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有关中药变更的指导原则开展技术研究。3.传统中药民族药制剂变更的研究验证应采用中试或生产规模样品。工艺有重大改变等的变更研究应采用生产规模样品。变更前后制剂质量比较研究,一般采用变更前3批生产规模样品和变更后3批中试样品进行。变更后样品稳定性试验,一般采用3 批中试样品进行3-6个月加速实验和长期稳定性考察,并与变更前3 批生产规模样品稳定性数据进行比较。附件4传统中药民族药制剂年度报告备案项目及说明一、申报资料项目1.变更情形年度汇总对已备案传统中药制剂上一年度的变更情形进行汇总,按变更时间先后顺序依次排列,包括变更时间、变更备案号、变更原因及其他说明。2.质量情况年度分析(1)对已备案传统中药制剂的质量稳定性进行汇总、统计并分析。出现质量问题的,应详细报告原因及处理结果。(2)对已备案传统中药制剂上一年度接受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情况进行汇总,按接受检查时间先后顺序依次排列。3.使用、疗效情况年度分析(1)以表格形式对已备案传统中药制剂上一年度的配制时间、配制数量、使用情况、年度配制总量进行统计汇总。使用情况应包括在本医疗机构和其他医疗机构使用该制剂的科室及使用数量,调剂使用的单位及调剂数量)。(2)对已备案传统中药制剂临床应用情况、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分析。4.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汇总对已备案传统中药制剂在临床使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年度汇总。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疾病、制剂用量、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不良反应症状、出现不良反应采取的措施、处理结果等。出现多次不良反应的,按发生时间先后顺序依次排列。二、说明1.凡在上一年度9月1日前申报制剂首次备案的,下一年度的1月10前应递交年度报告备案。9月1日之后申报制剂首次备案的,可在再下一年度的1月10前应递交年度报告备案。2.上一年度未配制的传统中药制剂也应按要求上报。长期不配制的制剂,医疗机构应主动注销相关备案信息。附件5备案资料体例与整理要求备案资料应统一用A4纸打印,字号一般采用简体中文4~5号,纸张全套双面或全套单面打印,内容应完整、清楚,不得涂改。备案资料按封面(附表1)、备案资料项目目录(附表2)、每一项申报资料封面(附表3)及申报材料的顺序排列。每一项申报资料有封面及内容,并单独装订。备案资料的每个封面应加盖申请人印章,其余内容逐页加盖印章或骑缝章(涉及委托研究、委托配制的,应在相关资料部分加盖所有受托单位印章),印章应加盖在文字处。备案资料除封面、项目目录、每一项申报资料的封面外,其余单面书写的文件材料在其正中编写页号;双面书写的文件材料,正面与背面均在其正中编写页号。图样页号编写在标题栏外。医疗机构应向自治区药品监督管理局提交一套《医疗机构应用传统工艺配制中药民族药制剂备案表》(原件)及完整的纸质备案资料(包括备案资料封面、备案资料项目目录、每一项申报资料封面及申报材料),涉及图片等内容应为彩稿。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药品监督管理局网上填报平台”上传的备案资料应为加盖医疗机构公章的纸质扫描件(PDF格式,彩稿),文件名称应与申报资料项目名称一致。备案资料封面及项目目录无需上传,仅需上传每一项申报资料封面及有关申报材料。医疗机构提交的纸质备案资料应与上传的电子资料保持一致。附表1:备案资料封面格式制剂名称:备案类型:□首次□年度报告□变更备案 □1.变更中药材标准 □2.变更中药饮片标准或炮制规范、炮制□3.变更配制工艺□4.变更辅料□5.变更包装材料□6.变更内控制剂标准□7.变更配制地址□8.变更委托配制单位□9.变更制剂医疗机构名称□10.变更有效期□11.变更说明书、标签□12. 变更《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药品生产许可证》等证件的编号、有效期等信息申请单位名称(加盖公章):联系人:联系电话:附表2备案资料项目目录项目编号资料项目名称起止页号备注附表3:每一项申报资料封面格式资料项目编号 制剂名称:备案类型:□首次□年度报告□变更备案□1.变更中药材标准 □2.变更中药饮片标准或炮制规范、炮制□3.变更配制工艺□4.变更辅料□5.变更包装材料□6.变更内控制剂标准□7.变更配制址□8.变更委托配制单位□9.变更制剂医疗机构名称□10.变更有效期□11.变更说明书、标签□12. 变更《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药品生产许可证》等证件的编号、有效期等信息备案资料名称:试验单位(加盖公章):地址:电话:试验负责人(签字):试验人员:试验起止日期:原始资料保存地点:联系人:联系电话:备案申请人(盖章):附件6取消备案申请表申请内容我单位申请取消(制剂名称) 等个传统中药制剂备案号,详见附件。申请取消理由医疗机构名称医疗机构地址联系人联系电话法人代表(签字及公章)日期: 年 月 日辖区区局(直属分局)审查意见单位名称:日期: 年 月 日(单位公章)经办人: 联系电话:申请取消备案号品种目录序号制剂名称备案号剂型规格声明:我单位申请取消以上传统中药制剂备案号。医疗机构名称(公章):法定代表人(签字): 日期: 年 月 日附件2起草说明一、修订背景201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区药监局)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以及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对医疗机构应用传统工艺配制中药制剂实施备案管理的公告》(2018年第19号)的要求,制定了《广西医疗机构应用传统工艺配制中药民族药制剂备案管理实施细则》(桂食药监规〔2018〕1 号)(以下简称《备案管理实施细则》)。近年,国家及广西壮族自治区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中医药民族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为做好我区医疗机构应用传统工艺配制中药民族药制剂备案管理工作,促进我区医疗机构制剂传承创新发展,结合我区医疗机构制剂备案工作实际,区药监局拟对已发布的《备案管理实施细则》进行了修订。二、修订过程区药监局总结《备案管理实施细则》2018年开始实施以来的成果和经验,研究借鉴浙江、山东、河北等兄弟省相关规定,征求有关医疗机构的诉求和意见,对反馈的意见建议认真梳理并对照相关规定进一步进行了修改,形成了《广西医疗机构应用传统工艺配制中药民族药制剂备案管理实施细则(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三、修订的主要内容1.根据我区医疗机构制剂发展需求,借鉴其他省份规定,经风险评估,修订应用传统工艺配制的医疗机构中药民族药制剂的情形,详见第三条。2.按照自治区本级药品监管有关事权划分的要求,修订备案后现场核查工作的负责部门,详见第四条。3.新增受委配制单位的生产许可资质要求,详见第八条。4.根据原国家药监局《关于对医疗机构应用传统工艺配制中药制剂实施备案管理的公告》要求,修订传统中药民族药制剂备案信息公开内容,详见第十三条。5.制定备案人主动申请取消传统中药民族药制剂备案号的相关程序,明确取消备案提交资料要求,详见二十八条及附件6。6.为支持具有丰富中医临床实践经验的传统中药民族药制剂研制,结合我区医疗机构制剂备案工作实际,修订首次备案申报资料要求(附件2)7.1对是否免报资料项目(十四)至(十六)情形进行了修订:7.1.1将“处方在其他医疗机构具有5年以上(含5年)使用历史”修订为“处方在本医疗机构或医联体医疗机构具有5年以上(含5年)使用历史”,可免报资料项目(十四)至(十六)。7.1.2对处方含有毒性药材的规定进行了细化。7.2规范申报资料(一)中备案表处方的书写要求。7.3结合我区医疗机构制剂备案工作实际,申报资料(二)中删除了制剂名避免“同方异名”的要求。7.4明确了提供组方原则及方解书写人员相关资质证明材料要求,如职称证书等,对申报资料(六)进行修订。7.5为提高质量标准控制要求,对薄层鉴别研究和纳入标准的药味要求进行了规定,详见申报资料(八)。7.6明确原、辅料检验报告的具体要求,详见申报资料(十二)。7.7调整了用于备案申报研究资料的年限要求,由近3年调整为近5年。7.8结合我区医疗机构制剂备案工作实际,新增传统剂型范围的规定,详见三申报要求(二) 。8.根据前期工作经验,修订传统中药民族药制剂变更备案项目及说明(附件3)。8.1新增“变更包装规格或装量规格”的变更备案情形;8.2对变更备案事项7、8的申报资料要求进行修订。9.具体规定年度报告申报资料的内容和要求,详见附件4。附件3意见反馈表反馈单位: 填写人及联系方式:序号建议修订的位置(条款、页码等)修订的内容(原文)修订的建议修订的理由或依据123相关推荐CIO提供以下相关文库下载、合规服务以及线上培训课程学习。
各市州市场监督管理局,省局各处室(局)、直属单位,有关医疗机构:为进一步加强我省医疗机构应用传统工艺配制中药制剂的备案管理工作,确保传统中药制剂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促进其健康有序发展,根据《国家药监局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中药科学监管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国药监药注〔2023〕1号)、《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对医疗机构应用传统工艺配制中药制剂实施备案管理的公告》(2018年第19号)(以下简称“公告”)和《湖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对本省医疗机构应用传统工艺配制中药制剂实施备案管理的通告》(2018年39号)(以下简称“通告”)的相关要求,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严格传统中药制剂备案管理省药品监管局(以下简称“省局”)负责全省医疗机构应用传统工艺配制中药制剂备案管理工作,严格按照国家局《公告》和省局《通告》要求开展中药制剂备案。医疗机构应严格论证中药制剂立题依据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必要性,并对其配制的中药制剂实施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对制剂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可控性负总责。(一)医疗机构应用传统工艺配制中药制剂实施备案管理的剂型。根据国家局《公告》规定,实施备案管理的传统中药制剂是指:1、由中药饮片经粉碎或仅经水或油提取制成的固体(丸剂、散剂、丹剂、锭剂、茶剂)、半固体(膏滋、膏药、流浸膏剂与浸膏剂、仅使用凡士林、蜂蜡、羊毛脂等油溶性基质制备的软膏剂)和液体(汤剂、合剂、糖浆剂、用于清洗或擦用无破损皮肤或腔道的洗剂、搽剂)等传统剂型;2、由中药饮片经水提取或中药饮片经水提取加入《中国药典》(2020年版)明确可打粉兑服饮片制成的颗粒剂以及由中药饮片经粉碎后制成的胶囊剂;3、由中药饮片用传统方法提取制成的酒剂、酊剂。(二)传统中药制剂备案资料要求。医疗机构应按照国家局《公告》和省局《通告》的相关要求提交备案资料,并对提交的资料真实性、完整性和规范性负责。1、为了避免申请备案中药制剂与已上市药品及我省已批准或备案的中药制剂“同名异方”或“异名同方”,医疗机构应从国家局和省局网站数据库检索拟备案制剂与已批准的药品或医疗机构制剂(含备案)是否重名的结果信息,并在申请备案资料中提供。2、申请备案中药制剂处方在本医疗机构具有5年以上(含5年)使用历史的,可免报主要药效学试验、单次给药和多次给药毒性试验资料,但应提供由市级以上(含市级)卫生健康行政管理部门出具的使用历史证明,证明中须明确该制剂在该医疗机构从何时开始使用、处方及处方量、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原剂型制得量等信息。3、医疗机构委托其他研究机构对拟备案的中药制剂开展药学(包括配制工艺、质量标准、稳定性等)和药理、毒理及药效学等研究工作的,应与研究机构签订委托研究合同,委托合同应明确双方责任和义务、委托研究的品种、研究项目和研究内容等。二、加强备案中药制剂变更管理已备案的中药制剂处方不得变更,其他备案信息不得随意变更。涉及中药材标准、中药饮片标准或者炮制规范、炮制及生产工艺(含辅料)、包装材料、内控制剂标准、配制地址和委托配制单位等影响制剂质量的信息发生变更的,备案医疗机构应当参照《已上市中药药学变更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开展变更研究,提交变更情况的说明及相关证明文件、研究资料,按程序和要求向省局申请备案变更,变更备案完成后将获得新的备案号。涉及对制剂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基本不产生影响的微小变更,应在年度报告或报告事项中及时进行报告。三、强化备案后监督管理省局负责全省医疗机构应用传统工艺配制中药制剂的监督管理工作;省局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处负责备案制剂的配制监管;市州市场监管局负责督促辖区内医疗机构于每年1月10日前通过备案信息平台提交备案中药制剂年度报告;湖南省药品审核查验中心负责对新备案的医疗机构制剂进行资料核查和现场检查,重点核查备案信息的真实性、一致性,必要时按照相关规定开展抽样检验;湖南省药品质量抽检中心负责组织首次备案品种的监督抽检。在日常监管中发现存在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等法律法规的情形,依法查处;发现存在以下情形之一的,省局取消备案中药制剂的备案号。1.实际配制与备案资料不一致的;2.内控制剂标准不能有效控制制剂质量的;3.不按要求备案变更信息或履行年度报告的;4.质量不稳定、疗效不确切、不良反应严重或者风险大于效益的;5.其他不符合规定的。湖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综合和规划财务处2023年9月19日相关推荐CIO提供以下相关文库下载、合规服务以及线上培训课程学习。
各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局机关相关处室、所属事业单位: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的指导意见》(国发〔2019〕18号)“除特殊行业、重点领域外,原则上所有日常涉企行政检查都应通过‘双随机、一公开’的方式进行。对直接涉及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等特殊重点领域,依法依规实行全覆盖的重点监管,强化全过程质量管理”之规定,经省局2023年第5次局务会研究决定,废止《云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细则的通知》(云药监法〔2019〕14号)。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定,实行全主体、全品种、全链条的“四个最严”监管。云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2023年9月20日(此件公开发布) 相关推荐CIO提供以下相关文库下载、合规服务以及线上培训课程学习。
各设区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农业农村局、林业局、卫健委(中医药管理局):为推进我省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助推我省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促进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根据国家药监局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发布〈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公告》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了《关于贯彻落实〈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实施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江西省药品监督管理局 江西省农业农村厅江西省林业局 江西省中医药管理局2023年9月12日相关推荐CIO提供以下相关文库下载、合规服务以及线上培训课程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