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O在线为您找到 12510 条相关结果
  • 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申请办事指南

    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授权国务院在部分地方开展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和有关问题的决定》(2015年11月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6〕41号,以下简称试点方案)的要求,制定本流程。一、办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十五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360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授权国务院在部分地方开展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和有关问题的决定》(2015年11月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8号);《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国发﹝2015﹞44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6〕41号);《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做好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有关工作的通知》(食药监药化管〔2016〕86号);《总局关于发布化学药品注册分类改革工作方案的公告》(2016年第51号);《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制订的<上海市开展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沪府办〔2016〕64号)。二、申请范围(一)持有人范围注册地址位于本市的药品研发机构、药品生产企业,或者工作地址位于本市且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科研人员。(二)受托生产企业范围为在试点行政区域内依法设立的药品生产企业。同时,为有效落实持有人对受托生产企业的管理,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切实保障试点品种药品的质量安全,根据产品风险程度,对受托生产企业能否跨试点行政区域实行分类管理,对风险程度高的试点品种,受托生产企业原则上应为本市药品生产企业。(三)试点药品范围1.2016年6月6日后批准上市的新药。具体包括:(1)按照现行《药品注册管理办法》注册分类申报的化学药品第1—4类、第5类(仅限靶向制剂、缓释制剂、控释制剂),中药及天然药物第1—6类,治疗用生物制品第1类、第7类和生物类似药;(2)化学药品注册分类改革实施后,按照新的化学药品注册分类(以下简称新注册分类)申报的化学药品第1—2类。2.按与原研药品质量和疗效一致的新标准批准上市的仿制药。具体包括:化学药品注册分类改革实施后,按照新注册分类申报的化学药品第3—4类。3.2016年6月6日前已批准上市的部分药品。具体包括:(1)通过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药品;(2)试点行政区域内,药品生产企业整体搬迁或者被兼并后整体搬迁的,该企业持有药品批准文号的药品。   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预防用生物制品、血液制品不纳入试点药品范围。三、申请人条件(一)药品研发机构、生产企业或者科研人员条件1.属于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依法设立且能够独立承担责任的药品研发机构或生产企业,或者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工作且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科研人员。(1)药品研发机构、生产企业应当提交合法登记证明文件(营业执照等)复印件。(2)科研人员应当提交居民身份证复印件、个人信用报告、工作简历(包含教育背景、药品研发工作经历等信息)以及诚信承诺书。2.具备药品质量安全责任承担能力。(1)科研人员申请药物临床试验的,应当提交药物临床试验风险责任承诺书,承诺在临床试验开展前,向其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交与担保人签订的担保协议或者与保险机构签订的保险合同。(2)药品研发机构或者科研人员申请成为持有人的,应当提交药品质量安全责任承诺书,承诺在药品上市销售前,向其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交与担保人签订的担保协议或者与保险机构签订的保险合同;对于注射剂类药品,应当承诺在药品上市销售前提交保险合同。(二)受托药品生产企业条件1.应在试点行政区域内依法设立的药品生产企业。2.具有与试点品种相适应的生产质量管理体系。3.应当持有相应药品生产范围的《药品生产许可证》。四、申报类别(一)新注册药品  对于试点方案实施后的新注册药品,符合试点要求的,申请人可以在提交药物临床试验申请或者药品上市申请的同时,申请成为持有人。  对于试点方案实施前已受理临床试验申请或者上市申请、尚未批准上市的药物,符合试点要求的,申请人可以提交补充申请,申请成为持有人。  申请人拟委托受托生产企业生产的,在提交药品上市申请或者补充申请的同时,应当提交受托生产企业信息。(二)已批准上市药品  对于试点方案实施前已批准上市的药品,符合试点要求的,申请人可以提交补充申请,申请成为持有人。  申请人拟委托受托生产企业生产的,在提交补充申请的同时,应当提交受托生产企业信息。(三)变更申请  持有人的药品上市申请获得批准后,可以提交补充申请,变更持有人及受托生产企业。在已受理药物临床试验申请或者药品上市申请、尚未批准阶段,申请人可以提交补充申请,变更申请人及受托生产企业。五、申请材料(一)申请药物临床试验同时申请成为持有人根据《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及《总局关于发布化学药品注册分类改革工作方案的公告》中所载明的注册分类事项及相应的申报材料要求,提交申请材料。(二)申请药品上市同时申请成为持有人根据《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及《总局关于发布化学药品注册分类改革工作方案的公告》中所载明的注册分类事项及相应的申报材料要求,提交申请材料。(三)补充申请根据《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载明的补充申请事项相应的申报材料要求,提交申请材料。六、申请流程1、申请人根据《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及《总局关于发布化学药品注册分类改革工作方案的公告》中所载明的注册分类事项,分别填写并提交相应的《药品注册申请表》及申报资料,向我局业务受理中心报送相应的技术申报资料。(最新报盘程序可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www.cfda.gov.cn下载。)2、我局业务受理中心收到申报资料后,出具《药品注册资料签收单》。3、我局认证审评中心对申报资料在规定的时限内组织完成形式审查,对于申报资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形式审查要求的,发出《药品注册申请资料补正通知书》,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申报资料齐全或者申请人按照要求提交全部补充资料后,发出《药品注册申请受理通知书》。4、我局认证审评中心自申报资料受理后,在规定时限内组织现场核查以及样品抽样工作,通知市食品药品检验所进行样品检验及质量标准复核,并出具相应的审查意见及核查报告。5、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在接到注册检验通知后对抽取的样品进行检验及质量标准复核,并在规定的时限内将检验报告书、标准复核意见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同时抄送我局和申请人。6、经审查合格的,由我局组织将审查意见、核查报告连同申报资料上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审核并通知申请人。七、收费依据及标准本项目我局行政审批不收费。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收费标准请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发布药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收费标准的公告》(2015年第53号)。八、办理时限1、我局在收到申报资料后,在5日内做出补正或受理的决定。2、自申请受理之后5日内安排对药物研制情况及原始资料进行现场核查,并在30日内完成现场核查、对申报资料的审查、抽取样品、通知药检所进行样品检验及质量标准复核、将审查意见和核查报告连同申报资料一并报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工作。3、药检所在接到注册检验通知书和样品后30个工作日内完成样品检验;需要同时进行质量标准复核的,应当在60个工作日内完成。4、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及其审评、认证机构进行审核的程序及时限,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颁布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执行。办理流程图

    监管动态 上海市
  • 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北京市开展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公告

    公告〔2016〕51号  《北京市开展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6年第23次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印发。  特此公告。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6年7月26日北京市开展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为鼓励创新药物研制,优化医药产业资源配置,加强上市许可药品的监督管理,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授权国务院在部分地方开展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和有关问题的决定》(2015年11月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国务院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国发〔2015〕44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6〕41号)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做好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有关工作的通知》(食药监药化管〔2016〕86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视察北京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五大发展理念”、“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布局,立足首都功能定位,以公众用药需求为导向,以提高药品质量为核心,以鼓励创制新药为动力,以优化医药产业资源配置为基础,试点实施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工作按照权责明晰、风险可控、程序优化、监管科学、逐步完善的原则开展。  二、试点内容  北京市行政区域内的药品研发机构、药品生产企业和科研人员可以作为药品注册申请人(以下简称申请人),提交药物临床试验申请、药品上市申请,经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审查、上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批准后,申请人取得药品上市许可批准证明文件及药品批准文号的,成为北京市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以下简称持有人)。多个申请人联合申请的,须经所有申请人取得一致意见后,推举1个申请人申请成为持有人。法律法规规定的药物临床试验和药品生产上市相关法律责任,由申请人和持有人相应承担。  持有人不具备相应生产资质的,须委托试点行政区域内具备资质的药品生产企业(以下简称受托生产企业)生产批准上市的药品。持有人具备相应生产资质的,可以自行生产,也可以委托受托生产企业生产。  在药品注册申请审评审批期间或批准后,申请人或持有人可以提交补充申请,变更申请人、持有人或者受托生产企业。  三、试点范围  同时符合下列区域以及品种范围的,可以申请参加北京市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试点工作:  (一)区域范围  1.申请人和持有人的范围:  (1)北京市行政区域内依法设立且能够独立承担责任的药品研发机构、药品生产企业;  (2)北京市行政区域内工作且具有北京户籍的科研人员,或取得北京工作居住证且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科研人员。  2.受托生产企业应为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山东省、广东省、四川省行政区域内的药品生产企业。  (二)品种范围  1.2016年5月30日后批准上市的新药。具体包括:  (1)按照现行《药品注册管理办法》注册分类申报的化学药品第1~4类、第5类(仅限靶向制剂、缓释制剂、控释制剂),中药及天然药物第1~6类,治疗用生物制品第1类、第7类和生物类似药。  (2)化学药品注册分类改革实施后,按照新的化学药品注册分类(以下简称新注册分类)申报的化学药品第1~2类。  2.按与原研药品质量和疗效一致的新标准批准上市的仿制药。具体包括:化学药品注册分类改革实施后,按照新注册分类申报的化学药品第3~4类。  3.2016年5月30日前已批准上市的部分药品。具体包括:  (1)通过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药品。  (2)北京市行政区域内药品生产企业整体搬迁或者被兼并后整体搬迁的,该企业持有药品批准文号的药品。  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预防用生物制品、血液制品不纳入试点药品范围。  四、申请人、持有人和受托生产企业条件  (一)申请人和持有人条件  1.申请人和持有人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属于在北京市行政区域内依法设立且能够独立承担责任的药品研发机构、药品生产企业;北京市行政区域内工作且具有北京户籍的科研人员,或取得北京工作居住证且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科研人员。  (2)具备药品质量安全责任承担能力。  2.具备履行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规定的相关义务和责任的条件和能力。  (二)受托生产企业条件  1.受托生产企业为在试点行政区域内依法设立的药品生产企业,持有相应药品生产范围的《药品生产许可证》以及《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以下简称药品GMP)认证证书。  2.生产按普通药品管理的含特殊药品复方制剂的,应为北京市行政区域内的药品生产企业。  3.具备履行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规定的相关义务和责任的条件和能力。  五、申请人、持有人、受托生产企业的义务与责任  (一)申请人和持有人的义务与责任  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以下简称《药品管理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有关药品注册申请人、药品生产企业在药物研发注册、生产、流通、监测与评价等方面的相应义务,并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1.落实药品质量管理主体责任。持有人应与受托生产企业签订书面合同以及质量协议,约定双方的权利、义务与责任和有关风险分担方式。质量协议包括但不限于物料采购与管理、药品GMP管理、生产工艺等变更管理、产品质量控制与放行管理、不合格产品处理、追溯与召回、消费者投诉与处理等内容。生产含特殊药品复方制剂的,持有人负责提交年度需用计划,并监督受托生产企业按计划实施。  2.落实药品上市销售与服务责任。持有人委托受托生产企业或者符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以下简称药品GSP)要求、具备资质的药品经营企业代为销售药品的,应约定销售相关要求,督促其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持有人需要发布药品广告的,应遵守药品广告有关法律法规,并对药品广告申报与发布的内容负责。  3.落实药品质量持续提升责任。持有人应持续开展药品上市后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研究,负责提交生产工艺、质量标准等变更的补充申请。  4.落实药品上市后监测与评价责任。持有人应组织开展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采取修改药品说明书和标签,暂停生产、销售、使用,召回和申请注销其批准证明文件等措施,及时、有效控制药品风险。  5.落实药品溯源与召回管理责任。持有人应建立药品供应链安全系统,实现药品动态追踪管理,负责问题药品的召回工作。  6.落实信息公开责任。持有人应通过互联网主动公开药品上市许可批准信息、药品说明书、合理用药信息等内容,方便公众查询,接受社会监督。  7.履行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规定的其他责任。  (二)受托生产企业的义务与责任  履行《药品管理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有关药品生产企业在药品生产方面的义务,并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1.履行与持有人依法约定的相关义务,并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根据持有人提供的经批准的处方、生产工艺及质量标准,严格按照药品GMP的有关要求组织生产,保证生产药品的质量,并积极配合持有人做好上市后药品的监测、评价及问题药品召回、处置等工作。  3.做好生产及检验等相关记录原件存档和备份工作,及时向持有人提供相关数据,配合持有人所在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  4.未经持有人同意,不得擅自销售或处置生产的药品。  5.履行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规定的其他责任。  (三)责任承担原则  批准上市药品造成人身损害的,受害人可以向持有人请求赔偿,也可以向受托生产企业、销售者等请求赔偿。属于受托生产企业、销售者责任,持有人赔偿的,持有人有权向受托生产企业、销售者追偿;属于持有人责任,受托生产企业、销售者赔偿的,受托生产企业、销售者有权向持有人追偿。具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等法律法规相关规定执行。  六、持有人的申请  (一)新注册药品  对于2016年5月30日后的新注册药品,符合试点要求的,申请人可以按照《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规定的程序,在申报药物临床试验或者药品上市申请时,填写《药品注册申请表》中持有人的有关内容,连同申请资料一并申报,经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审查后,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审评审批,成为持有人。  对于2016年5月30日前已受理临床试验申请或者上市申请、尚未批准上市的药物,符合试点要求的,申请人可以按照《药品注册管理办法》附件4补充申请第18项提交补充申请,填写《药品注册申请表》中持有人的有关内容,连同申请资料一并申报,经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审查后,上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审评审批,成为持有人。  申请人拟委托受托生产企业生产的,在提交药品上市申请或者补充申请的同时,应提交受托生产企业信息。  (二)已批准上市药品  对于2016年5月30日前已批准上市的药品,符合试点要求的,申请人可以按照《药品注册管理办法》附件4补充申请第18项提交补充申请,填写《药品注册申请表》中持有人的有关内容,连同申请资料一并申报,经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审查后,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审评审批,成为持有人。  申请人拟委托受托生产企业生产的,在提交补充申请的同时,应提交受托生产企业信息。  (三)变更申请  持有人的药品上市申请获得批准后,可以按照《药品注册管理办法》附件4补充申请第18项提交补充申请,变更已批准的持有人及受托生产企业相关信息。在已受理药物临床试验申请或者药品上市申请、尚未批准阶段,申请人可以按照《药品注册管理办法》附件4补充申请第18项提交补充申请,变更申请人及受托生产企业。  变更持有人或者申请人,受让方为北京市行政区域内药品研发机构、药品生产企业和科研人员的,由转让和受让双方共同向市食品药品监管局提出申请,上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审批;变更受托生产企业的,由持有人或者申请人向市食品药品监管局提出申请,上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审批。  (四)其他要求  1.持有人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核发的上市许可批准证明文件后,应按照批准证明文件注明的相关要求向市食品药品监管局提交与担保人签订的担保协议或者与保险机构签订的保险合同。对于注射剂类药品,应提交保险合同。  2.持有人应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核发的注册批件要求印制或修订试点品种药品说明书和标签,在药品说明书、包装标签中标明持有人信息、生产企业信息等内容。  3.试点工作期间核发的药品批准文号,试点期满后,在药品注册批件载明的有效期内继续有效。  七、申报资料及要求  申请人和持有人应根据上市许可申请或变更的类型,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的相关要求准备申请资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资料:  (一)资质证明文件  1.药品研发机构应提交合法登记证明文件(营业执照等)复印件。  2.科研人员应提交北京市居民身份证或非京籍人员居民身份证及北京工作居住证复印件、个人信用报告、工作简历(包含教育背景、药品研发工作经历等信息)以及诚信承诺书。  3.对于通过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应提交相关证明性材料。  4.对于原料药和治疗用生物制品,可暂不提交受托生产企业的药品GMP证书。  (二)药品质量安全责任承担能力相关文件  1.综述性资料。至少包括履行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规定的相关义务和责任应具备的条件及能力,以及上市许可药品管理的部门、人员、职责设置情况等相关材料。  2.质量保证体系文件资料。至少包括保证药品研发注册、生产质量管理、储存与运输、上市销售与服务、监测与评价、追溯与召回、产品撤市、信息公开等药品整个生命周期质量的相关材料。  3.档案管理体系文件资料。至少包括保证药品整个生命周期各项活动可以追溯,能够及时获取上市药品真实完整的生产、质量控制和销售数据的相关材料。  4.风险承担能力证明性资料。  (1)科研人员申请药物临床试验的,应提交药物临床试验风险责任承诺书,承诺在临床试验开展前,向市食品药品监管局提交与担保人签订的担保协议或者与保险机构签订的保险合同。  (2)药品研发机构或者科研人员申请成为持有人的,应提交药品质量安全责任承诺书,承诺在药品上市销售前,向市食品药品监管局提交与担保人签订的担保协议或者与保险机构签订的保险合同。对于注射剂类药品,应承诺在药品上市销售前提交保险合同。  5.持有人与受托生产企业签订的书面合同以及质量协议。  6.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规定的其他资料。  以上资料按顺序整理,放入注册申请或补充申请申报资料的资质性证明文件中,一并申报。  八、监督管理  (一)严格上市前审查  1.市食品药品监管局严格审查药学、药理毒理和药物临床试验的真实性。对于科研人员申请药物临床试验的,严格审查承担药物临床试验风险的能力。  2.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加强上市许可申请品种药物临床试验的日常监督检查,在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日常监督过程中对相关临床试验项目进行重点跟踪和检查,监督规范药物临床试验行为。  (二)加强上市后监管  1.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对持有人及批准上市药品进行监督管理,参照现行法律法规对药品生产企业的有关要求,对获得持有人资格的药品研发机构、科研人员进行监督管理。加强对持有人履行保证药品质量、上市销售与服务、药品监测与评价、药品召回等义务情况的监督管理,督促持有人建立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确保责任落实到位。  2.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对北京市行政区域内的受托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实施药品GMP、GSP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生产、经营环节存在风险的,及时采取暂停生产、暂停销售,产品召回等控制措施。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加强与外埠受托生产企业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衔接配合,建立信息沟通机制,联合开展延伸监管。发现违法违规行为的,移送受托生产企业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处理,并上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  3.对于违反《药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国务院、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有关规定的持有人及受托生产企业,依法进行查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发现批准上市药品存在质量风险的,根据《药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国务院、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有关规定,对持有人及相关单位采取相应风险控制措施。  (三)信息公开  各有关申请人、持有人和受托生产企业应及时关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公开的试点品种的受理、审评、审批、上市后变更等相关信息。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将在外网公开持有人履行义务情况、日常监督检查和行政处罚等监督管理相关信息,方便公众查询和监督。  九、实施  (一)本方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至2018年11月4日终止。  (二)市食品药品监管局鼓励药品研发机构、药品生产企业和科研人员申请上市许可持有人,将药品上市许可注册申请纳入北京市药品注册快速审查范围,开通绿色通道,全程跟踪服务,加快药品上市许可申请的审评审批速度。  (三)试点工作期间,各有关申请人、持有人和受托生产企业要及时关注并严格执行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出台的有关政策文件和技术要求;试点工作遇到的问题,及时向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反映。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将加强对试点工作的指导,及时研究、解决在试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四)本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由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解释。

    监管动态 北京市
  •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方案的通知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现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6〕41号)转发给你们,经省人民政府同意,提出以下意见,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抓紧开展试点工作。开展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是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利于充分调动药品创新的积极性,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药品质量。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抓紧开展试点工作,用好试点政策,明确职责分工,突出工作重点,探索创新药品监管手段,确保各项试点任务落到实处,为进一步完善药品管理制度提供实践经验。  二、强化监督检查。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细化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的业务流程,引导相关持有人及药品生产企业积极参与;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加强对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履行保证药品质量、上市销售与服务、药品监测与评价、药品召回等义务情况的监督管理,督促持有人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主动公开持有人履行义务情况、日常监督检查情况和行政处罚等监督管理相关信息。  三、落实主体责任。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明确持有人、受托生产企业以及销售者的责任和义务,对于批准上市药品造成人身损害或违反《药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的持有人、受托生产企业及销售者,依法及时查处并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责任。  四、健全工作机制。由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牵头会同相关部门,及时衔接国家有关部门出台的实施细则,结合我省实际,完善我省开展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的配套政策,进一步明确有关工作措施和要求,加强指导,确保我省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工作稳妥推进,及早取得成效。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6年7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6〕4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方案》已经国务院同意,现予印发。  开展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是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鼓励药品创新、提升药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各有关地区要高度重视,按照试点方案要求,认真组织实施。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要会同相关部门完善配套政策,加强组织指导,强化监督检查,稳妥有序推进试点工作,确保试点品种药品的质量和安全,重大情况和问题及时报告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2016年5月26日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方案  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授权国务院在部分地方开展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和有关问题的决定》,在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四川等10个省(市)开展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现就做好试点工作制定以下方案。  一、试点内容  试点行政区域内的药品研发机构或者科研人员可以作为药品注册申请人(以下简称申请人),提交药物临床试验申请、药品上市申请,申请人取得药品上市许可及药品批准文号的,可以成为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以下简称持有人)。法律法规规定的药物临床试验和药品生产上市相关法律责任,由申请人和持有人相应承担。  持有人不具备相应生产资质的,须委托试点行政区域内具备资质的药品生产企业(以下称受托生产企业)生产批准上市的药品。持有人具备相应生产资质的,可以自行生产,也可以委托受托生产企业生产。  在药品注册申请审评审批期间或批准后,申请人或持有人可以提交补充申请,变更申请人、持有人或者受托生产企业。  二、试点药品范围  (一)本方案实施后批准上市的新药。具体包括:1.按照现行《药品注册管理办法》注册分类申报的化学药品第1—4类、第5类(仅限靶向制剂、缓释制剂、控释制剂),中药及天然药物第1—6类,治疗用生物制品第1类、第7类和生物类似药;2.化学药品注册分类改革实施后,按照新的化学药品注册分类(以下简称新注册分类)申报的化学药品第1—2类。  (二)按与原研药品质量和疗效一致的新标准批准上市的仿制药。具体包括:化学药品注册分类改革实施后,按照新注册分类申报的化学药品第3—4类。  (三)本方案实施前已批准上市的部分药品。具体包括:1.通过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药品;2.试点行政区域内,药品生产企业整体搬迁或者被兼并后整体搬迁的,该企业持有药品批准文号的药品。  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预防用生物制品、血液制品不纳入试点药品范围。  三、申请人和持有人条件  药品研发机构或者科研人员成为申请人和持有人的条件:  (一)基本条件。  1.属于在试点行政区域内依法设立且能够独立承担责任的药品研发机构,或者在试点行政区域内工作且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科研人员。  2.具备药品质量安全责任承担能力。  (二)申报资料。  1.资质证明文件。  (1)药品研发机构应当提交合法登记证明文件(营业执照等)复印件。  (2)科研人员应当提交居民身份证复印件、个人信用报告、工作简历(包含教育背景、药品研发工作经历等信息)以及诚信承诺书。  2.药品质量安全责任承担能力相关文件。  (1)科研人员申请药物临床试验的,应当提交药物临床试验风险责任承诺书,承诺在临床试验开展前,向其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交与担保人签订的担保协议或者与保险机构签订的保险合同。  (2)药品研发机构或者科研人员申请成为持有人的,应当提交药品质量安全责任承诺书,承诺在药品上市销售前,向其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交与担保人签订的担保协议或者与保险机构签订的保险合同;对于注射剂类药品,应当承诺在药品上市销售前提交保险合同。  四、受托生产企业条件  受托生产企业为在试点行政区域内依法设立、持有相应药品生产范围的《药品生产许可证》以及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认证证书的药品生产企业。  五、申请人和持有人的义务与责任  (一)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以下简称《药品管理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有关药品注册申请人、药品生产企业在药物研发注册、生产、流通、监测与评价等方面的相应义务,并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持有人应当与受托生产企业签订书面合同以及质量协议,约定双方的权利、义务与责任。  (三)持有人应当委托受托生产企业或者具备资质的药品经营企业代为销售药品,约定销售相关要求,督促其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并落实药品溯源管理责任。  (四)持有人应当通过互联网主动公开药品上市许可批准信息、药品说明书、合理用药信息等,方便社会查询。  (五)批准上市药品造成人身损害的,受害人可以向持有人请求赔偿,也可以向受托生产企业、销售者等请求赔偿。属于受托生产企业、销售者责任,持有人赔偿的,持有人有权向受托生产企业、销售者追偿;属于持有人责任,受托生产企业、销售者赔偿的,受托生产企业、销售者有权向持有人追偿。具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等的规定执行。  六、受托生产企业的义务与责任  (一)履行《药品管理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有关药品生产企业在药品生产方面的义务,并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履行与持有人依法约定的相关义务,并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七、持有人的申请  (一)新注册药品。  对于本方案实施后的新注册药品,符合试点要求的,申请人可以在提交药物临床试验申请或者药品上市申请的同时,申请成为持有人。  对于本方案实施前已受理临床试验申请或者上市申请、尚未批准上市的药物,符合试点要求的,申请人可以提交补充申请,申请成为持有人。  申请人拟委托受托生产企业生产的,在提交药品上市申请或者补充申请的同时,应当提交受托生产企业信息。  (二)已批准上市药品。  对于本方案实施前已批准上市的药品,符合试点要求的,申请人可以提交补充申请,申请成为持有人。  申请人拟委托受托生产企业生产的,在提交补充申请的同时,应当提交受托生产企业信息。  (三)变更申请。  持有人的药品上市申请获得批准后,可以提交补充申请,变更持有人及受托生产企业。在已受理药物临床试验申请或者药品上市申请、尚未批准阶段,申请人可以提交补充申请,变更申请人及受托生产企业。  变更持有人或者申请人的,由转让和受让双方共同向受让方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请,由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审批;变更受托生产企业的,由持有人或者申请人向其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请,由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审批。  (四)其他要求。  试点品种药品的批准证明文件应当载明持有人、受托生产企业等相关信息,并且注明持有人应当按照相关要求向其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交与担保人签订的担保协议或者与保险机构签订的保险合同。  试点品种药品的说明书、包装标签中应标明持有人信息、生产企业信息等。  试点工作期间核发的药品批准文号,试点期满后,在药品注册批件载明的有效期内继续有效。  八、监督管理  (一)上市后监管。  持有人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对持有人及批准上市药品的监督管理,对不在本行政区域内的受托生产企业,应联合受托生产企业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进行延伸监管。加强对持有人履行保证药品质量、上市销售与服务、药品监测与评价、药品召回等义务情况的监督管理,督促持有人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责任落实到位。  生产企业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药品生产者在药品GMP条件下实施生产的监督检查,发现生产、经营环节存在风险的,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发现批准上市药品存在质量风险的,应根据实际情况对持有人及相关单位采取约谈、发告诫信、限期整改、修订药品说明书、限制使用、监督召回药品、撤销药品批准证明文件以及暂停研制、生产、销售、使用等风险控制措施。  对于违反《药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本方案有关规定的持有人及受托生产企业,持有人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法查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二)信息公开。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应当按规定主动公开试点品种药品的受理、审评、审批、上市后变更等相关信息。  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主动公开持有人履行义务情况、日常监督检查情况和行政处罚等监督管理相关信息。  九、其他  本方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至2018年11月4日。试点行政区域内的药品生产企业参照本方案中持有人的有关规定执行。  本方案由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负责解释。

    监管动态 广东省
  • 总局关于做好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有关工作的通知 食药监药化管〔2016〕8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2016年6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印发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6〕41号)。为确保试点工作稳妥有序开展,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认真落实《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方案》(以下简称《试点方案》)各项要求,鼓励符合条件的申请人申报参加试点。申请人条件及申报品种范围需符合《试点方案》的相关规定。  二、申请参加试点的申请者,可以按照《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规定的程序,在申报药物临床试验或者药品上市申请时,填写《药品注册申请表》中持有人的相关内容,向其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报;也可以按照《药品注册管理办法》附件4补充申请第18项,提交补充申请,填写《补充申请表》中持有人的相关内容,向其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报。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出审核意见后,报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审批。药品生产企业申请成为持有人的,应当提交机构合法登记证明文件(营业执照等)、《药品生产企业许可证》及变更记录页等证明性文件复印件。  三、申请人委托生产药品的,在提交上市注册申请或者之后提交补充申请申报持有人信息时,应当提交受托生产企业生产的书面说明、申请人与受托生产企业签订的书面合同以及相应的技术资料等。受托生产企业应位于试点行政区域内。  四、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需履行法律规定的主体责任,包括药物研发符合《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流通质量管理以及上市后质量监测与评价、不良反应监测、上市后研究、风险获益评估等责任;负责督促受托生产企业严格按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的有关要求组织生产,并配合持有人履行上市后的监测、评价及召回、处置等责任。对于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试点方案》有关规定的持有人及受托生产企业,持有人所在地省(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法查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五、试点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及时分析研判,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一并报送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试点工作期间,应定期开展试点工作的阶段性评估工作,对申报受理情况、试点品种的批准情况及上市后监管情况、持有人的履职情况等进行分析评估,将阶段性评估报告书面报送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试点期满后,应及时全面总结试点经验,将各自试点行政区域内的试点工作整体开展情况以及贯彻落实过程中取得的成绩、经验等,书面报送食品药品监管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2016年7月6日

    监管动态 全国
  • 关于印发江苏省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设区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省局泰州医药高新区直属分局:  现将《江苏省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管局  2016年9月29日    江苏省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实施方案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6〕41号,以下简称《试点方案》)、《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关于做好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有关工作的通知》(食药监药化管〔2016〕86号)等有关要求,为科学有序推进我省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工作,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国务院决策部署,主动对接国家药品注册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符合条件的药品研发机构、药品生产企业和科研人员申请参与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激发药物研发创新活力,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升药品质量水平,提高我省医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推动我省医药产业加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按照《药品管理法》《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要求,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国发〔2015〕44号)和《试点方案》精神,开展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工作。  ——强化风险防控。强化持有人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督促持有人对研发、注册、生产、流通、使用等全过程进行风险监测与控制,确保药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鼓励产品和技术创新。探索建立政产学研用协调创新体系,引导创新药、改良型新药、生物制药的开发与申报,鼓励企业或科研人员应用国际先进技术研发的产品申请试点,促进技术、产品和商业模式创新。  ——引导产能集聚发展。充分发挥医药产业园区政府的导向作用,结合现有产业基础,利用上市许可持有与委托生产的政策,加强相似产能集聚生产,促进医药产业绿色发展。  三、工作目标  ——引导符合条件的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研发机构与科研人员积极开展试点申报,争取在试点期内有一批药品申请注册。  ——完善药品委托生产、药品质量安全责任承诺、商业保险和担保等配套制度,探索在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下的药品监管制度改革。及时总结我省先行先试的经验,为国家形成科学完善的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提供参考依据。  ——推动医药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盘活存量资源、优化新增产能,加快培育以生物技术为代表的新品种。  四、试点要求  (一)试点申请主体。在江苏省行政区域内依法设立、持有营业执照或法人证书的药品研发机构,持有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省局”)核发的《药品生产许可证》的药品生产企业,在江苏省行政区域内工作且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科研人员,可以申请成为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  (二)试点药品范围。申请人向省局申请注册的品种应符合国家总局《试点方案》规定的试点药品范围。  1.2016年5月30日试点方案实施后批准上市的新药。具体包括:(1)按照现行《药品注册管理办法》注册分类申报的化学药品第1~4类、第5类(仅限靶向制剂、缓释制剂、控释制剂),中药及天然药物第1~6类,治疗用生物制品第1类、第7类和生物类似药;(2)化学药品注册分类改革实施后,按照新的化学药品注册分类申报的化学药品第1~2类。  2.按照与原研药品质量和疗效一致的新标准批准上市的仿制药。具体包括:按照新的化学药品注册分类申报的化学药品第3~4类。  3.2016年5月30日试点方案实施前已批准上市的部分药品。具体包括:(1)通过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药品;(2)试点行政区域内,药品生产企业整体搬迁或者被兼并后整体搬迁的,该企业持有药品批准文号的药品。  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预防用生物制品、血液制品不纳入试点药品范围。  (三)试点申请条件。申请人或持有人应具备药品质量安全责任承担能力,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在药物研发与注册、生产、流通、监测与评价等方面的相应义务,并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1.科研人员申请药物临床试验的,应提交药物临床试验风险责任承诺书,承诺在临床试验开展前,向省局提交与担保人签订的担保协议或者与保险机构签订的保险合同。  2.药品研发机构或者科研人员申请成为药品持有人的,应当建立产品质量管理体系、产品追溯体系和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制定相应制度措施,确保药品生产、流通各环节质量可控;申请注册时应提交药品质量安全责任承诺书,承诺在药品上市销售前,向省局提交与担保人签订的担保协议或者与保险机构签订的保险合同;对于注射剂类药品,应当在药品上市销售前提交保险合同。保险金额或担保金额应与产品预期销售金额相匹配。  3.担保人应具备被担保项目赔付能力,且公司信用评级需在A级以上。担保协议应明确被担保主债权的种类和期限,担保的范围,担保方式,甲乙双方权利、义务和相关资质,违约责任和解决方式等。担保过程需遵循《担保法》的有关规定。  (四)委托生产。申请人需委托生产药品的,受托生产企业应在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四川等10个试点行政区域内。  1.受托生产企业应持有相应药品生产范围的《药品生产许可证》以及《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认证证书;受托生产企业尚未取得相应药品GMP证书的,在申请人取得药品上市许可后,由受托生产企业凭试点品种批准证明文件申请药品GMP认证,通过认证后方可生产相关药品,如委托生产关系终止,则注销该药品GMP证书。  2.申请人应提交申请上市许可持有人试点报告,以及与受托药品生产企业签署的委托生产协议,内容至少包括:双方基本情况,试点品种情况,合作前景与双方责任,药品销售模式等。生产含特殊药品复方制剂的,持有人负责提交年度需用计划,并监督受托生产企业按计划实施。  双方应签订书面《药品委托生产合同》,重点阐明双方合作生产方式、权利、义务与责任、产品验收标准、生产计划、合同终止条件等。  双方应签订书面《药品质量协议》,形成完整的药品质量管理体系。应明确双方对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的责任与义务,明确生产工艺等变更管理、产品质量控制与放行管理等内容;明确产品损害赔偿责任和方式。  3.受托生产企业应履行《药品管理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有关药品生产企业在药品生产方面的义务,履行与持有人依法约定的相关义务,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五)委托销售。持有人应当委托受托生产企业或者具有相应药品经营许可证的药品经营企业代为销售药品,约定销售相关要求,督促其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并落实产品溯源管理和不良反应监测等责任。  持有人应主动公开药品上市许可批准信息、风险控制计划、药品说明书、合理用药信息等,方便社会查询。受托销售药品的企业应及时向持有人报告市场异常情况。  (六)试点申请事项。试点申请由省局受理、审查,符合要求的报国家总局审批,有关工作程序另行制定。  1.新注册药品的试点申请:尚未提交注册资料、符合试点要求的药品,申请人可以直接向省局提交注册申请;已受理临床试验申请或者上市申请但尚未批准上市的药品,符合试点要求的,申请人可以按照《药品注册管理办法》附件4补充申请第18项,向省局提交补充申请参与试点。  2.已批准上市药品的试点申请:符合试点药品范围的,药品生产企业可以按照《药品注册管理办法》附件4补充申请第18项,向省局提交补充申请参与试点。  3.变更申请:持有人的药品上市申请获得批准后,可以提交补充申请,变更持有人及受托生产企业。在已受理药物临床试验申请或者药品上市申请、尚未批准阶段,申请人可以提交补充申请,变更申请人及受托生产企业。  变更持有人或者申请人的,由转让和受让双方共同向受让方所在地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请,由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国家总局审批;我省持有人变更受托生产企业的,由持有人向省局申请,由省局报国家总局审批。  五、组织实施  (一)加强试点引导。各设区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市局”)应全面摸底调查本地区拟申请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的品种和企业,以及有意向为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开展委托生产的企业和产能类型,支持和引导具备条件的药品研发机构、药品生产企业先行开展上市许可持有人试点工作。调查情况由市局及时报省局,试点申请由持有人报省局并抄报所在地市局。  (二)加大政策支持。各设区市局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对开展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工作的支持,有条件的地区争取设立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试点专项基金或风险担保基金,并在人才引进、科研立项、成果转化等方面优先扶持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项目。要在全面梳理医药产业相关政策的基础上,推进医药创新政策与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的融合,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的引导作用。  (三)加快药品注册申报。省局对试点单位、试点品种开辟绿色通道,加大技术指导和服务力度,加强对申请人和持有人药品质量安全责任承担能力的审核,加快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注册申请的受理、审查、上报。  (四)完善监管配套制度。省局围绕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探索药品GMP认证、药品质量安全责任、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评价、产品召回、药品伤害救济等相关配套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为国家总局提供决策依据,以此加快药品监督管理、注册审评审批与国际接轨。  (五)及时总结分析。各设区市局对试点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及时分析研判,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要定期开展试点工作的阶段性评估,形成评估报告书面报省局。试点期满后,省局将及时全面总结试点经验,将试点工作整体开展情况以及贯彻落实过程中取得的成绩、经验等,书面报送国家总局。  六、监督管理  (一)强化上市前监管。省局加强药品上市许可注册申请的监督管理,严格审查药学、药理毒理研究和药物临床试验的真实性,严格审查委托生产的资质条件和委托双方的责任与义务。对于药品研发机构、科研人员申请药物临床试验或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的,严格审查其承担药物临床试验风险的能力及药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能力。  (二)强化上市后监管。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应加强对药品生产企业执行药品GMP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对持有人履行保证药品质量、上市销售与服务、不良反应监测与评价、药品召回等义务的监督管理;加大试点品种在生产、流通等各环节的监督抽验力度。发现药品存在质量风险的,应及时采取暂停生产、限制使用、监督召回等风险控制措施,必要时监督持有人向总局申请修订药品说明书、撤销药品批准证明文件。  (三)依法查处违法行为。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应及时查处试点过程中的投诉举报,批准上市药品在生产、流通、使用等环节存在违法行为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分别追究持有人、受托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使用单位等相关主体责任。  (四)坚持信息公开。省局主动公开试点单位、试点品种注册受理或变更等信息,公开日常监督检查、行政处罚等相关信息。

    监管动态 江苏省
  • 对大同市云岗制药有限公司跟踪检查通报

    编号: CNGZ20160006 企业名称 大同市云岗制药有限公司 企业法定代表人姬建民 药品生产许可证编号 晋 20160009 社会信用代码 (组织机构代码) 75406499-X 企业负责人姬建平 质量负责人 王银章 生产负责人陈吉安 质量受权人 王银章 生产地址 山西省大同市同云路 12 号 检查日期 2016 年 4 月 23-25 日 检查单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食品药品审核查验中心 检查发现问题 经国家总局食品药品审核查验中心组织 GMP 跟踪检查发现该企业存在严重不符合药品 GMP 的缺陷,情况如下: 一、检验记录不真实: ( 1 )涉嫌套用图谱和检验数据,如不同批次蔗糖(批号分别为: 130709 、 150301 、 150801 )红外光谱图谱一致;不同批次地巴唑原料(批号分别为 131201 、 150401 )检验数据完全一致;( 2 )涉嫌编造检验数据,如批号为 130308 的地巴唑样品检验报告书有 3 个电子版,如 130308.doc 、 130308 甲 1.doc 、 130308 甲 .doc ),报告内容除成品数量不同外,其它数据完全一致;( 3 )涉嫌编造记录,如《原、辅、包材货位卡》显示 2013 年 -2016 年公司购进地巴唑原料 6 批, 2000kg ,《取样记录》显示共购进 7 批, 2500kg ,批次、数量不一致;《取样记录》显示 2014 年 1 月 27 日从浙江新赛科药业有限公司购进的 100kg 地巴唑原料进行了取样,《原、辅、包材货位卡》、《原辅材料检验记录》中无相应购进、检验记录。 二、质量保证体系不能有效运行,存在较大缺陷: ( 1 )质量管理部门组织架构不合理,质量负责人下设 QA 主管和 QC 主管,无化验室负责人;( 2 )职责不清晰,验证工作未明确相关责任人;( 3 ) QA 和 QC 人员职责交叉或缺失,检查期间部分 QC 人员不在岗;( 4 )文件的批准、复制、分发、销毁未按规程进行管理,无复制、分发、替换或销毁记录,《原辅料供货商代号表》无文件编号、未经质量部门批准,生产部门提供了两个版本的《地巴唑片工艺规程》,其中旧版( STP-GY-016-R00 )已失效,现行版( STP-GY-016-R01 )未受控;( 5 ) 2013 年、 2014 年、 2015 年未按规定开展地巴唑片的质量回顾分析。 三、未进行地巴唑片工艺验证和计算机系统有效验证工作: ( 1 )该公司未按照计算机化系统验证及确认与验证附录要求开展相关培训、文件制定及实施工作;( 2 )该公司 2015 年前未按产品开展工艺验证, 2015 年 GMP 认证时片剂剂型选取维生素 B1 进行了工艺验证,未进行地巴唑片的工艺验证。 处理措施   该公司地巴唑片的生产与质量管理不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2010 年修订)的要求,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要求山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收回该企业片剂《药品 GMP 证书》,监督企业对地巴唑片进行风险评估,发现问题及时采取风险管控措施。 发布日期 2016 年 06 月 06 日 (转自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相关推荐CIO提供以下相关文库下载、合规服务以及线上培训课程学习

    监管动态 全国
  • 《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方案》关键点评析

    备受业内关注与期待的《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方案》(以下简称试点方案)于日前经国务院同意发布,这是继国务院《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国发〔2015〕44号),以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关于授权国务院在部分地方开展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和有关问题的决定》发布后,有关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真正落地的标志性文件,试点方案充分体现了药品注册管理制度向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转变的核心理念,即鼓励新药创制,促进产业升级,优化资源配置,落实主体责任。该方案关键点如下:  第一,改变药品批准文号与生产企业捆绑的模式。  以往,我国实行药品批准文号与生产企业捆绑模式,药品研发机构无法获得药品批准文号,药品上市前后全生命周期安全性有效性保证责任主体不明。试点方案中,上市许可持有人范围包括了药品研发机构和科研人员,药品研发机构或者科研人员没有药品生产资质,也可以申报药物临床试验申请和药品上市申请,取得药品上市许可和药品批准文号;但在提交药品上市申请时,应提交受托生产企业信息及药品质量安全责任承诺书,担保协议或保险合同等能够证明具备申请持有人能力的相关资料。  第二,上市许可持有人资质依申请获得。  试点方案中明确了申请人和持有人条件,对药品研发机构和科研人员提出了限制条件,主要包括区域限制和责任承担能力限制。对于药品研发机构设立和科研人员工作地点均应在10个试点省(市)行政区域内,药品研发机构应具备依法独立承担责任能力,科研人员应具备中国国籍。申请中应提交相应的资质证明文件和药品质量安全责任承担能力相关文件,包括责任承诺书、担保协议和保险合同等。  第三,允许跨试点区域委托生产。  允许申请持有人与生产企业不是同一主体,有利于申请持有人承担全生命周期的药品安全性有效性保证责任义务,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试点方案中明确允许申请持有人在10个试点区域内优化生产资源配置,允许持有人委托受托生产企业生产药品,体现了上市许可制度的优势,即由持有人根据市场需求决定资源的配置方式,给予持有人高度的自主权。  第四,简化技术转让与受托生产企业审批。  试点方案允许临床试验申请或上市许可申请批准前后变更持有人和生产企业,并规定了变更申请程序。方案规定变更持有人以补充申请方式办理,相当于原来的技术转让审批,意味着药品安全性有效性保证责任和义务的转移。而变更生产企业补充申请则属于生产场地变更范围,相当于原来的委托生产审批,应根据已有规定实行相应的基于风险的审批管理。持有人和生产企业变更由原来的独立行政许可,转变为上市许可的补充申请,是简化行政许可的重要体现。  第五,试点范围涉及面广,涵盖了化学药品、中药和生物制品。  与试点方案征求意见稿相比,药品品种试点范围扩大,既考虑了新旧注册分类,也考虑了新药和仿制药(具体见试点方案)。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对于各类药品无本质差异,主要优势在于明确责任主体,减少资源重复建设,鼓励创新。对于新药研发来说,持有人不再受自身生产资质的限制,可以尽快的通过委托生产方式将药品产业化,但需要承担因此带来的专利等技术秘密泄露的风险。对于仿制药,持有人不必再去提交重复药品上市申请获得批准文号,这将有利于培育一些质量体系完善、社会信誉好、专注于委托生产的药品生产企业。可以预见的是,在试点工作期间,试点区域内的药品重复申请数量将有所减少。  第六,申请人、持有人与药品生产企业责任明晰。  申请人、持有人是药品上市许可的责任主体,承担药品全生命周期的安全性有效性保证义务,包括注册、生产、流通、监测和评价、质量追溯、信息公开等,某些义务可以与生产企业进行约定,但最终责任应该由申请持有人承担。试点方案强化申请人和持有人的主体责任,建立药品质量安全责任追究的利益链条,申请人在选择研发、生产、销售等合作伙伴时将更加慎重,以避免日后出现药品质量安全法律责任纠纷。可以预期,试点方案将有助于企业和个人行为规范和诚信体系的建立。  第七,药品上市后监督管理措施有力。  试点涉及跨区域监管问题,即持有人与生产企业所在地不在一个试点区域,方案中采取两者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联合延伸监管模式。在监管措施上,引入约谈、告诫信、限期整改、修订说明书、限制使用、召回、撤销批准证明文件,暂停研制、生产、销售、使用等风险控制措施,并对持有人和生产企业追责,同时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多种风险控制措施联合使用,由单位追责扩展至个人追责,是建立药品上市许可责任体系的有效机制。  总之,试点方案借鉴和吸纳了国际先进经验,强化申请人与持有人责任主体地位,体现质量源于设计的药品质量全生命周期控制理念,必将激发药物创新积极性,优化资源配置,重塑并促进我国药品产业发展。

    监管动态 上海市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方案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方案》已经国务院同意,现予印发。  开展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是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鼓励药品创新、提升药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各有关地区要高度重视,按照试点方案要求,认真组织实施。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要会同相关部门完善配套政策,加强组织指导,强化监督检查,稳妥有序推进试点工作,确保试点品种药品的质量和安全,重大情况和问题及时报告国务院。国务院办公厅2016年5月26日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方案  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授权国务院在部分地方开展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和有关问题的决定》,在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四川等10个省(市)开展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现就做好试点工作制定以下方案。  一、试点内容  试点行政区域内的药品研发机构或者科研人员可以作为药品注册申请人(以下简称申请人),提交药物临床试验申请、药品上市申请,申请人取得药品上市许可及药品批准文号的,可以成为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以下简称持有人)。法律法规规定的药物临床试验和药品生产上市相关法律责任,由申请人和持有人相应承担。  持有人不具备相应生产资质的,须委托试点行政区域内具备资质的药品生产企业(以下称受托生产企业)生产批准上市的药品。持有人具备相应生产资质的,可以自行生产,也可以委托受托生产企业生产。  在药品注册申请审评审批期间或批准后,申请人或持有人可以提交补充申请,变更申请人、持有人或者受托生产企业。  二、试点药品范围  (一)本方案实施后批准上市的新药。具体包括:1.按照现行《药品注册管理办法》注册分类申报的化学药品第1—4类、第5类(仅限靶向制剂、缓释制剂、控释制剂),中药及天然药物第1—6类,治疗用生物制品第1类、第7类和生物类似药;2.化学药品注册分类改革实施后,按照新的化学药品注册分类(以下简称新注册分类)申报的化学药品第1—2类。  (二)按与原研药品质量和疗效一致的新标准批准上市的仿制药。具体包括:化学药品注册分类改革实施后,按照新注册分类申报的化学药品第3—4类。  (三)本方案实施前已批准上市的部分药品。具体包括:1.通过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药品;2.试点行政区域内,药品生产企业整体搬迁或者被兼并后整体搬迁的,该企业持有药品批准文号的药品。  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预防用生物制品、血液制品不纳入试点药品范围。  三、申请人和持有人条件  药品研发机构或者科研人员成为申请人和持有人的条件:  (一)基本条件。  1.属于在试点行政区域内依法设立且能够独立承担责任的药品研发机构,或者在试点行政区域内工作且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科研人员。  2.具备药品质量安全责任承担能力。  (二)申报资料。  1.资质证明文件。  (1)药品研发机构应当提交合法登记证明文件(营业执照等)复印件。  (2)科研人员应当提交居民身份证复印件、个人信用报告、工作简历(包含教育背景、药品研发工作经历等信息)以及诚信承诺书。  2.药品质量安全责任承担能力相关文件。  (1)科研人员申请药物临床试验的,应当提交药物临床试验风险责任承诺书,承诺在临床试验开展前,向其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交与担保人签订的担保协议或者与保险机构签订的保险合同。  (2)药品研发机构或者科研人员申请成为持有人的,应当提交药品质量安全责任承诺书,承诺在药品上市销售前,向其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交与担保人签订的担保协议或者与保险机构签订的保险合同;对于注射剂类药品,应当承诺在药品上市销售前提交保险合同。  四、受托生产企业条件  受托生产企业为在试点行政区域内依法设立、持有相应药品生产范围的《药品生产许可证》以及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认证证书的药品生产企业。  五、申请人和持有人的义务与责任  (一)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以下简称《药品管理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有关药品注册申请人、药品生产企业在药物研发注册、生产、流通、监测与评价等方面的相应义务,并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持有人应当与受托生产企业签订书面合同以及质量协议,约定双方的权利、义务与责任。  (三)持有人应当委托受托生产企业或者具备资质的药品经营企业代为销售药品,约定销售相关要求,督促其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并落实药品溯源管理责任。  (四)持有人应当通过互联网主动公开药品上市许可批准信息、药品说明书、合理用药信息等,方便社会查询。  (五)批准上市药品造成人身损害的,受害人可以向持有人请求赔偿,也可以向受托生产企业、销售者等请求赔偿。属于受托生产企业、销售者责任,持有人赔偿的,持有人有权向受托生产企业、销售者追偿;属于持有人责任,受托生产企业、销售者赔偿的,受托生产企业、销售者有权向持有人追偿。具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等的规定执行。  六、受托生产企业的义务与责任  (一)履行《药品管理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有关药品生产企业在药品生产方面的义务,并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履行与持有人依法约定的相关义务,并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七、持有人的申请  (一)新注册药品。  对于本方案实施后的新注册药品,符合试点要求的,申请人可以在提交药物临床试验申请或者药品上市申请的同时,申请成为持有人。  对于本方案实施前已受理临床试验申请或者上市申请、尚未批准上市的药物,符合试点要求的,申请人可以提交补充申请,申请成为持有人。  申请人拟委托受托生产企业生产的,在提交药品上市申请或者补充申请的同时,应当提交受托生产企业信息。  (二)已批准上市药品。  对于本方案实施前已批准上市的药品,符合试点要求的,申请人可以提交补充申请,申请成为持有人。  申请人拟委托受托生产企业生产的,在提交补充申请的同时,应当提交受托生产企业信息。  (三)变更申请。  持有人的药品上市申请获得批准后,可以提交补充申请,变更持有人及受托生产企业。在已受理药物临床试验申请或者药品上市申请、尚未批准阶段,申请人可以提交补充申请,变更申请人及受托生产企业。  变更持有人或者申请人的,由转让和受让双方共同向受让方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请,由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审批;变更受托生产企业的,由持有人或者申请人向其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请,由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审批。  (四)其他要求。  试点品种药品的批准证明文件应当载明持有人、受托生产企业等相关信息,并且注明持有人应当按照相关要求向其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交与担保人签订的担保协议或者与保险机构签订的保险合同。  试点品种药品的说明书、包装标签中应标明持有人信息、生产企业信息等。  试点工作期间核发的药品批准文号,试点期满后,在药品注册批件载明的有效期内继续有效。  八、监督管理  (一)上市后监管。  持有人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对持有人及批准上市药品的监督管理,对不在本行政区域内的受托生产企业,应联合受托生产企业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进行延伸监管。加强对持有人履行保证药品质量、上市销售与服务、药品监测与评价、药品召回等义务情况的监督管理,督促持有人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责任落实到位。  生产企业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药品生产者在药品GMP条件下实施生产的监督检查,发现生产、经营环节存在风险的,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发现批准上市药品存在质量风险的,应根据实际情况对持有人及相关单位采取约谈、发告诫信、限期整改、修订药品说明书、限制使用、监督召回药品、撤销药品批准证明文件以及暂停研制、生产、销售、使用等风险控制措施。  对于违反《药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本方案有关规定的持有人及受托生产企业,持有人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法查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二)信息公开。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应当按规定主动公开试点品种药品的受理、审评、审批、上市后变更等相关信息。  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主动公开持有人履行义务情况、日常监督检查情况和行政处罚等监督管理相关信息。  九、其他  本方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至2018年11月4日。试点行政区域内的药品生产企业参照本方案中持有人的有关规定执行。  本方案由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负责解释。

    监管动态 全国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授权国务院在部分地方开展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和有关问题的决定

      为了推进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创新,提升药品质量,为进一步改革完善药品管理制度提供实践经验,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决定:  一、授权国务院在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四川十个省、直辖市开展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允许药品研发机构和科研人员取得药品批准文号,对药品质量承担相应责任。  二、同意国务院组织开展药品注册分类改革,提升药品质量,推进我国药品产业转型升级。为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相关规定,批准生产已有国家药品标准的药品,应当符合国家药品标准,并达到原研药品的质量和疗效;批准生产在境外已经上市在境内尚未上市的药品,尚无国家药品标准的,应当达到原研药品的质量和疗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应当按照上述要求及时制定、修订相关国家药品标准。  本决定授权的试点期限为三年,自本决定施行之日起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制定具体试点方案,经国务院批准后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试点期间,国务院要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组织指导和监督检查,保证药品质量和安全。试点期满后,对实践证明可行的,修改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对实践证明不宜调整的,恢复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规定。试点期间取得的药品批准文号,在试点期满后继续有效。试点期限届满前,国务院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本决定实施情况的报告。  本决定自2015年11月5日起施行。                                           (转自新华网)

    监管动态 全国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授权国务院在部分地方开展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和有关问题的决定

    为了推进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创新,提升药品质量,为进一步改革完善药品管理制度提供实践经验,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决定:  一、授权国务院在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四川十个省、直辖市开展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允许药品研发机构和科研人员取得药品批准文号,对药品质量承担相应责任。  二、同意国务院组织开展药品注册分类改革,提升药品质量,推进我国药品产业转型升级。为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相关规定,批准生产已有国家药品标准的药品,应当符合国家药品标准,并达到原研药品的质量和疗效;批准生产在境外已经上市在境内尚未上市的药品,尚无国家药品标准的,应当达到原研药品的质量和疗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应当按照上述要求及时制定、修订相关国家药品标准。  本决定授权的试点期限为三年,自本决定施行之日起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制定具体试点方案,经国务院批准后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试点期间,国务院要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组织指导和监督检查,保证药品质量和安全。试点期满后,对实践证明可行的,修改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对实践证明不宜调整的,恢复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规定。试点期间取得的药品批准文号,在试点期满后继续有效。试点期限届满前,国务院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本决定实施情况的报告。  本决定自2015年11月5日起施行。                                           (转自新华网)

    监管动态 全国
在线咨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