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O专家-燕窝
在大多数人眼中,设计开发流程的阶段通常可划分为十步,从最开始的立项、策划(市场需求)、设计输入(产品需求)、产品设计、样品试制、小批量试制、设计验证、设计确认、设计转换到最后的项目完成,整个过程是一个非常美好的设想,但是,经历过的人都知道结果往往是不那么如意的,尤其是初创公司,经常容易出现以下几个问题:进度拖延严重、资料不齐、产品用起来不稳定、技术要求一改再改等。
过去很多初创企业的想法是先把产品快速的做出来,只要凑合能用,就先把医疗器械注册证拿到,拿到证以后再慢慢的改,这在以前确实是一个成本比较低、也比较快能抢占市场先机的做法。但从2017年开始,医疗器械法规监管要求越来越严,飞行检查也经常发生,一旦飞检出不合规,基本就等于宣告产品死亡。所以,用过去的路子走是走不通的,我们的产品在研发之初就要做好提前的设计,规避后期可能存在的风险。
小编认为,正确的研发流程应该是这样的,当我们有了一个新的想法,或者新的需求后,就需要找相关的人员做一个初步的原理样品验证,也叫预研,接着做初步的原理性的动物实验,做完之后修正方案,再召集专业的人员进行工程样品的开发,经过N次修改比较稳定后做注册检、动物临床、人体临床等,最后提交药监局,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
在这里我们需要理解,所谓的研发包括了研究和开发,研究在英文中叫research,是原理性研究;开发在英文中叫development,是工程学研究,两者需要进行区分。创新医疗器械之所以新,肯定是有很多之前没有做过的东西,在这种情况下就一定需要先做预研,预研可以不用特别规范,主要是“踩坑”,踩的坑越多,排除的技术障碍越多。在排除了技术障碍之后,再进行工程开发,工程开发就需要特别严谨,而且人员一定要专业。如果说把研究和开发混为一谈,那么就会出现我们列出了整个项目计划书,研发人员做的过程中发现有个问题之前没想到,或者技术比原来想象的要困难,原来设想3个月完成,结果现在因为某一个“点”卡住了,半年都没有完成,这种情况下负责工程的人就干等着,造成工程上的极大浪费。
创新医疗器械的研发是充满挑战的,如果轻视了预研的原理验证和摸索过程,往往会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如果您在创新医疗器械研发过程中遇到问题,欢迎咨询CIO合规保证组织。
相关文件下载、服务及学习课程:
委托定制:医疗器械注册申报资料撰写
合规培训:医疗器械注册申报专题
联系专家,获取专家指导意见:e邀专家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