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O专家-白求
2025年3月17日,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发布了《2025年医疗器械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通知》,该计划明确了强制性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6项、推荐性标准79项,涵盖新型材料应用、数字化医疗设备性能测试、人工智能辅助诊疗技术等前沿领域。
计划要求承担标准制修订任务的技术委员会及归口单位需广泛调研、深入验证,确保标准内容的科学性、合理性和适用性,同时强调标准需符合政策要求。从计划内容看,标准制修订的框架设计具有三个显著特征:
一是分类施策,对高风险产品实施强制性标准;
二是动态管理,明确要求技术委员会每季度向国家药监局提交国际标准(如ISO、IEC)更新对比分析报告,确保国内标准与国际接轨;
三是全链条协同,强调从原材料供应商到终端应用场景的标准衔接。
该计划对整个行业的影响有三点:
第一,监管体系向全生命周期管理深化。通过强化强制性标准研制,重点保障涉及人身健康与安全的产品质量,同时推荐性标准引导技术创新,体现了“安全底线”与“发展高线”并行的思路。
第二,标准化建设与国际接轨提速。计划明确提出加快标准更新速度,保持与国际标准的一致性,这为国产医疗器械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技术支撑。
第三,行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明晰。从“数量规模型”转向“质量效益型”,标志着标准体系进入精细化、专业化阶段。
对于企业而言,该计划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第一,技术研发需紧跟标准导向。
第二,积极参与标准制定以提升话语权。
第三,强化质量管理体系以应对监管升级。
第四,关注政策连续性并建立动态响应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