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O专家-远志
最近业界老师提问:近期仿制药比较热,是否存在C证企业主动找B证企业合作从而拉热仿制药的注册申请呢?
根据“CIO在线”查询国家药监局数据库得知:从2022年到今年上半年,仿制药注册申请的比例在不断升高。2022年,全年药品注册申请受理(含进口注册和国产注册,下同)共1621个,其中仿制药注册申请共1196个,占比是73.8%,这个数字到了2023年,则快速上升到85.9%,不可思议的是今年上半年,仿制药注册申请的比例更是上升到88.4%!
近两年半,仿制药注册申请占比表
数据来源:“CIO在线”查询统计
我国是仿制药大国,正努力用创新推动医药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提高创新药研发和注册比例,然而,上述近两年的数据表明,这个转型升级之难还有待各方齐心协力、共同跨越!
仿制药注册申请比例不断升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是因为药企减少研发投入而导致的吗?
我们认为不是,理由如下:
“CIO在线”选取2023年年底10家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作为典型来分析药企的研发投入变化,从这10家上市药企的研发投入与销售收入占比数字趋势看,过去5年,虽然宏观经济形势有面对下行的压力,但各药企的研发投入占比却没有明显的下降,具体数字有小幅的起落,总的来看还是可以理解为基本保持稳定。
市值前十名上市公司研投比
数据来源:“CIO在线”查询上市公司年报的公开数据分析
那么,是因为C证企业的主动,寻找B证合作,从而拉热仿制药的注册申请吗?
我们认为也不是,理由如下:
“CIO在线”通过查询新《药品管理法》实施以来,全国各地新增C证企业的统计数据来看,截止2023年底,全国共新增C证企业1423家,其中绝大多数C证企业同时拥有A证,有1346家,占比94.6%,而纯C证(没同时具备A证和B证的)企业的仅为63家,占比仅为5.4%。
新法实施以来全国新增C证企业数量统计表
数据来源:“CIO在线”查询统计
可以理解为,目前绝大多数的C证企业,还是原来的A证药厂,实施MAH制度后,他们或是为了集团布局需要、将持证和生产分离,或是为了产能利用并实现收入增加、对外受托生产,最终申请C证。
既然C证企业大多数还是原来的药厂,那么首要任务,还是在品种开发和产品销售,而不是在受托生产的业务拓展上,不能成为拉动B证企业申请仿制药注册的推手。
即便其因为产能闲置、想主动寻找B证企业合作,在市场地位上,C证企业也是处于被动位置。他们虽然有产能优势、质量保证能力和更低成本优势,但能否被B证企业所选择并合作,完全取决于B证企业的意愿,C证企业很难影响其做创新药或仿制药的选择。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仿制药的注册申请比例不断上升呢?
我们尝试提出两种可能的原因,供大家讨论指正!
第一:药企在衡量投入产出比、投入产出效率上,认为创新药不如仿制药!
近几年来,国家药监局在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方面做了很多优化、鼓励了创新药的研发和注册,然而在市场端,某些地方一刀切的集采机制,却极大限制了创新药的合理收益预期。
创新药的周期长、投入大,倘若未来没有很好的收益预期,积极性便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而投资仿制药,却成B证新增企业的首选。B证企业很多来源于销售领域,他们拥有成熟的销售渠道和营销能力,可以通过仿制药的注册实现从代理人到持有人(MAH)位置跃升,不但能实现更多的利润,还能在供应链中处于更有利位置、掌握更多主动权!
可以说,在创新驱动作用减弱的市场环境下,代理人通过仿制注册成为MAH,是存量市场竞争的“内卷”,会破坏市场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对产业转型升级更没有什么帮助!
第二:投资创新药,需要雄厚的资金支持,倘若没有大量资本加持,以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将非常困难!
资本是逐利的,目前药企盈利能力在降低,资本市场的热情也不断在降温。
近几年来,由于市场环境、政策变化等诸多因素,药品终端(药店)连连亏损,医院也被曝接连亏损!连锁反应,这种亏损压力持续往产业上游传递,医药经营企业和生产企业的盈利能力也遭遇极大挑战!资本是逐利的,在资本视野中,医药企业的“高市盈率”光环逐渐在消褪。
CIO合规保证组织可为您提供医药产品项目论证、药品注册申请服务,欢迎点击下方链接提交您的需求!
相关文件下载、服务及学习课程:
委托定制:药品注册申请
联系专家,获取专家指导意见:e邀专家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