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O在线为您找到 8367 条相关结果
  • 重庆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重庆市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药品安全信用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渝药监〔2023〕50号)

    局属各检查局,各相关处室,各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现将《重庆市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药品安全信用管理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试行期间遇到的问题,请及时反馈。联系人:蔡箭;联系电话:60353693,18716232179。重庆市药品监督管理局2023年10月12日(此件主动公开)附件:《重庆市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药品安全信用管理办法(试行)》相关推荐CIO提供以下相关文库下载、合规服务以及线上培训课程学习。

    政策公告 企业 重庆市
  • 浙江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公开征求 《浙江省化妆品注册人、备案人及受托生产企业执行自查报告和停产复产报告制度的规定(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

    为进一步规范化妆品生产质量管理,推动化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提高化妆品监管水平,根据《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化妆品生产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化妆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要求,结合实际,浙江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修订了《浙江省化妆品注册人、备案人及受托生产企业执行自查报告和停产复产报告制度的规定》(附件),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请于2023年11月12日前,将建议意见以电子文档形式反馈。联系人:化妆品监管处袁堂娟联系电话:0571-88903267电子邮箱:zjfdabhc@163.com附件:1.浙江省化妆品注册人、备案人及受托生产企业执行自查报告和停复产报告制度的规定(征求意见稿)2.起草说明浙江省药品监督管理局2023年10月12日浙江省化妆品注册人、备案人及受托生产企业执行自查报告和停产复产报告制度的规定(征求意见稿)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规范化妆品生产质量管理,进一步推动化妆品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提高化妆品监管水平,根据《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化妆品生产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化妆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定。第二条 浙江省范围内所有化妆品注册人、备案人及受托生产企业,应当遵守本制度。第三条 自查报告,是指注册人、备案人及受托生产企业对化妆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执行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开展自我检查评价,并向药品监管部门报告。停产复产报告,是指化妆品生产企业整体或单元停产后和复产前,就停产和复产相关情况,向药品监管部门报告。第四条 依据《浙江省化妆品生产协同监管实施细则》规定,落实自查报告和停产复产报告制度由县级药品监管部门按属地管理原则统一组织实施;市级药品监管部门应加强工作指导和督促检查。第二章 自查报告第五条 化妆品注册人、备案人及受托生产企业应建立并执行质量管理体系自查制度,包括自查时间、自查依据、相关部门和人员职责、自查程序、结果评估等内容。第六条 化妆品注册人、备案人及受托生产企业每年至少一次对化妆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执行情况开展自查,发现问题主动整改,以保证生产条件、生产行为和产品质量持续符合规范要求,确保各项主体责任落实到位。药品监管部门可根据风险等级或信用等级评定结果,对风险程度高、信用等级低的化妆品注册人、备案人及受托生产企业,提高提交自查报告的频次要求。第七条 化妆品注册人、备案人及受托生产企业除每年例行开展自查外,以下情形应及时开展自查:(一)出现连续停产1年以上,重新生产前及时进行自查,确认符合化妆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二)发现化妆品抽样检验结果不合格的,及时开展自查并进行整改;(三)发现可能影响化妆品质量安全的,立即停止生产并开展自查;(四)其它需要开展自查的情形。第八条 化妆品注册人、备案人及受托生产企业自查实施前应当制定自查方案,自查完成后应当形成自查报告,自查报告的内容至少包括:(一)生产经营概况。包括企业从业人员、设施设备投入和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情况,产品注册(备案)、生产经营总体情况,企业组织结构、主要质量管理人员、生产条件及其他重大事项变化情况;(二)质量管理情况。对照《化妆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检查要点》规定,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情况,发现的问题及相应的整改等情况;(三)产品质量安全评价情况。企业及其销售产品接受各级监管部门监督检查、产品抽检、行政处罚情况;企业质量安全事故、媒体曝光、群众投诉、不良反应、不合格产品召回及处置等情况。(四)委托生产情况。委托其他企业生产产品或接受其他企业委托生产产品基本情况。第九条 化妆品注册人、备案人及受托生产企业自查后应按照第八条要求撰写自查报告(附件1),并对照《化妆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检查要点》,逐项填写自查情况,提交其他需要报告事项资料,经质量安全负责人批准,报告法定代表人,并反馈企业相关部门后,通过浙江政务服务网系统报送。第十条 化妆品注册人、备案人及受托生产企业年度例行自查报告的数据截止时间为每年12月30日,报送时间为次年3月1日前。连续停产1年以上的企业应当在恢复生产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通过全程网办系统报送自查报告和整改情况,其它情况及时提交。第十一条 化妆品注册人、备案人及受托生产企业自查报告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第十二条 化妆品注册人、备案人及受托生产企业自查发现生产条件发生变化,不再符合化妆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的,应当立即采取整改措施。自查发现可能影响化妆品质量安全的,应当立即停止生产并向所在地药品监管部门报告,整改消除影响质量安全的风险因素后,方可恢复生产。药品监管部门可根据实际组织现场检查。第十三条 化妆品注册人、备案人及受托生产企业所在地县(市、区)药品监管部门收到企业自查报告后,应及时进行审核;发现自查报告内容不完整、不符合要求的,要求企业限期提供补充材料或作出说明,或责令重新提交。第十四条 各级药品监管部门可结合风险等级或信用等级评定情况,对提交自查报告的生产企业开展报告真实性、符合性的抽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企业进行整改。第十五条 企业未提交自查报告的,药品监管部门应当根据《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第六十二条第(三)项规定立案调查。第三章 停产复产报告第十六条 化妆品生产企业经自查发现可能影响化妆品质量安全的或连续停产1年以上的,应建立停产报告制度。停产包括整体停产和单元停产。整体停产指企业停止所有化妆品生产的行为;单元停产指企业停止某个或多个生产单元的生产的行为。第十七条 化妆品生产企业经自查发现可能影响化妆品质量安全的,应当立即停止生产,并通过浙江政务服务网系统提交《浙江省化妆品生产企业停产报告表》(附件2)。所在地县(市、区)药品监管部门即时对企业停产报告情况进行备案。化妆品生产企业连续停产1年以上的,停产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通过浙江政务服务网系统提交《浙江省化妆品生产企业停产报告表》(附件2)。所在地县(市、区)药品监管部门及时对企业停产报告情况进行备案。第十八条 化妆品生产企业在影响质量安全的风险因素消除后,或停产后需恢复生产的,应按照《化妆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检查要点》的要求进行自查,对拟复产单元类别产品进行检验,确认符合要求后方可恢复生产,并在恢复生产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通过浙江政务服务网系统提交《浙江省化妆品生产企业复产报告表》(附件3)及自查报告。第十九条 县(市、区)药品监管部门收到生产企业复产申报后,应及时审核并根据实际适时开展监督检查和复产产品的监督抽样。发现企业不符合化妆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的,应责令其限期整改,对涉嫌违反法律法规的,应依法立案调查。第四章 附则第二十条 市、县(市、区)药品监管部门应将生产企业自查报告和停产复产报告提交及真实性情况纳入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内容。对存在瞒报、虚报、谎报行为的,列入重点监管对象,加大监督检查和监督抽样力度,对涉嫌违反法律法规的,应依法立案调查。第二十一条 各级药品监管部门对化妆品注册人、备案人及受托生产企业自查报告和停产复产报告提交情况及真实性可适情进行通报和信息公开(涉及企业商业机密的除外),便于消费者查询和监督。第二十二条 各级药品监管部门在组织实施过程中,未按照要求对企业自查报告和停复产报告进行审核、检查和后续处理的,由上级监管部门予以通报批评;造成严重后果的,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第二十三条 本规定自年月日起施行,由浙江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解释。附件1:浙江省化妆品注册人、备案人及受托生产企业执行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自查报告表附件2:浙江省化妆品生产企业停产报告表附件3:浙江省化妆品生产企业复产报告表《浙江省化妆品注册人、备案人及受托生产企业执行自查报告和停产复产报告制度的规定》修订说明一、修订背景为规范化妆品生产经营活动,加强化妆品监督管理,保证化妆品质量安全,保障消费者健康,促进化妆品产业健康发展,自《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施行以来,国家市场总局和国家药监局相继出台了相关配套的法规及规范性文件,对化妆品注册人、备案人及受托生产企业自查和停产复产制度建设、实施措施及监督检查要点及法律责任作出了明确规定。原《浙江省化妆品生产企业落实主体责任自查报告和停产复产报告制度》部分条款已与现行法条不符。为全面落实“四个最严”的要求,压紧压实化妆品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规范化妆品生产质量管理,提高化妆品监管水平,结合我省实际,重新修订规范性文件,并更名为《浙江省化妆品注册人、备案人及受托生产企业执行自查报告和停产复产报告制度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二、修定依据1.《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727号);2.《化妆品生产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市场总局令第46号);3.《国家药监局关于发布〈化妆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公告》(2022年第1号);4.《国家药监局关于发布〈化妆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检查要点及判定原则〉的公告》(2022年第90号)5.《国家药监局关于发布〈企业落实化妆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的公告》(2022年第125号)三、修订过程2023年3月,将修订《浙江省化妆品生产企业落实主体责任自查报告和停产复产报告制度》列入省局年度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计划,4-6月,开展调研,7月,起草《规定》(初稿),8月,《规定》(初稿)征求部分业务骨干建议意见,9月,征求各市监管部门和相关直属单位意见,经多次讨论修改完善,形成《规定》(征求意见稿)。四、主要内容《规定》共四章二十三条,包括总则、自查报告、停产复产报告和附则。(一)总则(四条):明确了《规定》制定的依据、适用范围、定义及管理职责等;(二)自查报告(十一条):明确了自查制度的内容,自查情形、频次,自查报告内容、报送和时限、保存时限,监管要求及法律责任等;(三)停产复产报告(四条):停产复产情形、报送方式和时限、监管要求等;(四)附则(四条):规定了自查和停复产报告通报、信息公开、报送情况处理和施行时间等。五、有关说明(一)关于适用范围:《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规定,化妆品注册人、备案人对化妆品的质量安全和功效宣称负责。《化妆品生产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及相关配套文件要求,化妆品注册人、备案人、受托生产企业应当每年对化妆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执行情况进行自查,连续停产1年以上,重新生产前应当进行自查,自查和整改情况应当向监管部门报告。为此,将本规定适用范围调整为化妆品注册人、备案人及受托生产企业。(二)关于管理职责:《浙江省化妆品生产协同监管实施细则》规定,县级局负责辖区内化妆品注册人、备案人、生产企业的日常检查(包括生产质量管理、停复产报告情况等常规),故落实自查报告和停产复产报告制度由县级药品监管部门负责,市级药品监管部门加强指导和督促检查。(三)关于法律责任:《化妆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检查要点及判定原则》将自查制度、停产自查等归为重点项目,达到“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存在严重缺陷”的判定标准,可根据《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第六十条第(三)项等规定立案调查;未对化妆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执行情况进行自查的也可根据《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第六十二条第(三)项等规定立案处理。相关推荐CIO提供以下相关文库下载、合规服务以及线上培训课程学习。

    政策公告 浙江省
  • 国家药监局 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发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第一增补本的公告(2023年第126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第一增补本已编制完成,现予发布(目录见附件),自2024年3月12日起施行。特此公告。附件:《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第一增补本目录国家药监局 国家卫生健康委2023年9月12日相关推荐CIO提供以下相关文库下载、合规服务以及线上培训课程学习。

    政策公告 全国
  • 四川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发布《四川省中药配方颗粒标准(第十一批)》的公告

    依照《药品管理法》等规定,我局已组织审定八角茴香配方颗粒等27个中药配方颗粒标准,现予以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如同品种国家药品标准颁布实施,自实施之日起,我局制定的上述相应标准即行废止。特此公告。 附件:八角茴香配方颗粒等27个中药配方颗粒四川省标准四川省药品监督管理局2023年10月7日附件八角茴香配方颗粒等27个中药配方颗粒目录1. 八角茴香配方颗粒SCYPBZ(PFKL)-20230282. 白前(柳叶白前)配方颗粒SCYPBZ(PFKL)-20230293. 白土苓(短柱肖菝葜)配方颗粒SCYPBZ(PFKL)-20230304. 炒九香虫配方颗粒SCYPBZ(PFKL)-20230315. 川木通(小木通)配方颗粒SCYPBZ(PFKL)-20230326. 醋甘遂配方颗粒SCYPBZ(PFKL)-20230337. 大肺筋草配方颗粒SCYPBZ(PFKL)-20230348. 地耳草配方颗粒SCYPBZ(PFKL)-20230359. 蜂房(日本长脚胡峰)配方颗粒SCYPBZ(PFKL)-202303610. 海螵蛸(金乌贼)配方颗粒SCYPBZ(PFKL)-202303711. 槐花炭配方颗粒SCYPBZ(PFKL)-202303812. 鸡矢藤配方颗粒SCYPBZ(PFKL)-202303913. 荆芥炭配方颗粒SCYPBZ(PFKL)-202304014. 九香虫配方颗粒SCYPBZ(PFKL)-202304115. 酒仙茅配方颗粒SCYPBZ(PFKL)-202304216. 蓝花参配方颗粒SCYPBZ(PFKL)-202304317. 连钱草配方颗粒SCYPBZ(PFKL)-202304418. 蜜远志(远志)配方颗粒SCYPBZ(PFKL)-202304519. 南鹤虱配方颗粒SCYPBZ(PFKL)-202304620. 瞿麦配方颗粒SCYPBZ(PFKL)-202304721. 山枝仁(皱叶海桐)配方颗粒SCYPBZ(PFKL)-202304822. 水飞蓟配方颗粒SCYPBZ(PFKL)-202304923. 煨木香配方颗粒SCYPBZ(PFKL)-202305024. 蜈蚣配方颗粒SCYPBZ(PFKL)-202305125. 寻骨风配方颗粒SCYPBZ(PFKL)-202305226. 盐韭菜子配方颗粒SCYPBZ(PFKL)-202305327. 油松节(油松)配方颗粒SCYPBZ(PFKL)-2023054相关推荐CIO提供以下相关文库下载、合规服务以及线上培训课程学习。

    政策公告 四川省
  •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一体化行政执法平台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现将《广东省一体化行政执法平台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省司法厅反映。广东省人民政府2023年9月21日广东省一体化行政执法平台管理办法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切实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全面提高行政执法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推进数字法治政府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广东省一体化行政执法平台(以下称“粤执法”)规划建设、应用管理、数据采集和共享、服务保障、运维运营服务以及责任追究等工作。第三条 本办法中所称“粤执法”,是指省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建设的,实现省、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四级行政执法主体的执法信息网上采集、执法程序网上流转、执法活动网上监督、执法情况网上查询和执法数据综合分析利用等功能为一体的行政执法信息化综合应用平台。“粤执法”包括办案平台、监督平台和公示平台等。第四条 “粤执法”管理应当遵循依法规范、集约建设、全面应用、智能高效、协同共享、公开透明和保障安全的原则。第五条 行政执法主体开展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检查、行政征收、行政征用、行政许可等执法活动,应当依据本办法规定纳入“粤执法”统一管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涉及国家秘密或者国家有明确规定使用国家统筹规划建设系统的情形除外。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粤执法”建设管理工作纳入法治政府、数字政府建设统一规划,组织督促有关部门、行政执法主体上线实施应用。省司法行政部门负责统筹建设、协调推进、指导监督全省“粤执法”建设管理工作。省以下各级司法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粤执法”的统筹推进、指导监督工作。各级政务服务数据管理部门负责基于政务云部署的“粤执法”的政务基础设施、网络环境安全保障,统筹本行政区域行政执法数据的归集、共享等管理工作。其他行政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粤执法”建设管理工作。第七条 “粤执法”建设和上线应用部门应当按照国家和省的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加强保密管理,做好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等数据信息的保护工作。第八条 “粤执法”所需的政务基础设施保障、软件开发、运行维护、业务运营等经费,按照相关项目立项批复,由各级财政予以保障。上线应用“粤执法”的行政执法主体,应当为行政执法人员配备现场全过程记录、便携打印等有关移动执法设备,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予以保障。第九条 “粤执法”建设以及上线应用情况,应当作为各级人民政府开展法治广东考评、推进数字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内容。第二章 规划建设第十条 “粤执法”建设按照省数字政府改革建设规划,由省级统一开发,采取集中部署与分级部署相结合的建设模式:(一)“粤执法”软件由省级统一开发;(二)监督平台、公示平台由省级集中部署,省各级有关部门直接上线应用;(三)按照执法属地管辖规定,办案平台原则上由省、市两级分级部署;行政执法用户量及办案业务量较大的县(市、区),经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同意,可以由县(市、区)部署。部署方可以结合本地实际对部署的办案平台开展个性化改造,具体改造标准规范由省司法行政部门另行制定。第十一条 国家部委对本领域行政执法信息化建设有个性化规定的,相关省级主管部门可以对“粤执法”开展领域个性化改造。省级主管部门进行个性化改造的,应当使用“粤执法”提供的法律法规、执法事项、执法主体及人员等行政执法要素基础数据库,按照本办法第十二条 规定执行全省统一的行政执法标准规范。第十二条 “粤执法”建设执行国家和省的相关标准,制定配套建设标准规范,推动全省行政执法程序、文书、档案、数据、装备、罚没财物等有关标准的规范统一。第十三条 “粤执法”建设全省统一的行政执法要素基础数据库,实现执法依据、执法事项、执法主体及人员、执法文书、行政裁量权基准等要素的数字化、标准化管理:(一)建设法律法规库,实现与行政执法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的结构化、编码化、标签化管理,并动态更新;(二)建设执法事项库,与法律法规库动态关联,实现与广东省政务服务事项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省事项管理系统)行政权力事项的数据同源,基本要素保持一致,未纳入省事项管理系统的事项,原则上不得用于“粤执法”办案;(三)建设执法主体及人员库,对接全省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实现全省行政执法主体及人员在线资格审查和实名管理;(四)建设执法文书库,执行国家和省的基本文书标准,实现全省行政执法文书结构化统一管理,并根据各执法领域特点开展个性化应用;(五)建设行政裁量权基准库,与法律法规库、执法事项库动态关联,为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定、实施和管理提供信息化技术支撑;(六)其他需要由省统一建设的行政执法要素基础数据库。第十四条 省、市两级司法行政部门组织有关部门,依托广东省数据资源“一网共享”平台,建设标准统一的省行政执法综合数据主题库(以下简称执法数据主题库),用于归集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检查、行政征收、行政征用、行政许可等行政执法数据。行政执法主体、行政执法监督机关和行政执法监督机构因工作需要,可以通过执法数据主题库开展专题应用。第十五条 “粤执法”应当依托数字政府集约化建设,实现智能高效、移动便捷、安全可靠的行政执法应用:(一)依托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连通“粤省事”“粤商通”“粤省心”等便民服务渠道,建设非现场移动执法应用,提升执法服务水平;(二)依托政府运行“一网协同”,连通“粤政易”“粤视会”等在线办公渠道,实现移动执法和执法协同;(三)依托省域治理“一网统管”,连通“粤治慧”等基础平台,提升执法线索感知水平,探索建立智慧执法新模式;(四)依托数字政府基础数据库和公共支撑平台,推动基础数据和公共支撑能力向执法一线延伸,实现行政执法准确定位、快速到位;(五)依托政务云和区块链场景应用,建设电子证据存证和电子邮件送达系统,推动行政执法在线公证服务应用,实现行政执法文书电子邮件送达。第十六条 各级政务信息化项目审批部门应当按照数字政府建设要求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广东省行政执法信息平台和行政执法监督网络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粤办函〔2019〕170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严格办案平台立项审批,防止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第三章 应用管理第一节 办案平台第十七条 办案平台主要用于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检查等行政执法行为的全过程网上流转和移动执法,实现案源管理、调查取证、审核决定、送达执行、卷宗管理、统计分析的信息化、智能化应用和管理。第十八条 行政执法主体通过办案平台开展行政执法工作,应当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广东省行政检查办法》等规定,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第十九条 除下列情形外,行政执法主体应当上线应用办案平台:(一)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二)涉及国家秘密等情形不得网上办案的;(三)国家有明确规定使用国家统筹规划建设系统的;(四)《指导意见》印发前已立项建设,且不再需要投资进行更新换代的行政执法办案系统的。《指导意见》印发前尚未开发相关行政执法办案系统或者已建设使用的系统需要更新换代的地区和部门,应当上线应用办案平台,不得另行开发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检查等行政执法办案系统。第二十条 行政执法人员应当通过省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登录办案平台,全过程实名网上办案。行政执法人员可以通过办案平台调用数字政府基础数据和公共支撑能力开展执法办案工作。第二十一条 行政执法人员使用办案平台移动端开展执法活动时,未经行政执法主体负责人批准,不得关闭移动执法设备的定位功能。第二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采取纸质办案:(一)执法现场不具备网络环境的;(二)因平台故障导致无法网上办案,但急需执法的;(三)按照安全生产或者保密管理等规定,执法现场禁止使用移动执法设备的;(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采取纸质办案的且属于本办法第五条 规定应当纳入“粤执法”统一管理的执法活动,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登录办案平台,补录相关执法信息。第二十三条 行政执法主体可以通过办案平台开展非现场执法。非现场执法方式难以达到执法监管目的的,应当及时开展现场执法。第二十四条 行政执法主体应当通过办案平台,加强综合执法、联合检查、协作执法的统筹协调,实现行政执法案件跨部门、跨层级移送和联合执法。第二十五条 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等突发事件时,行政执法主体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及时采取行政执法应急措施。对违反突发事件应对措施的行为,可以通过办案平台简化立案、内部审批等流程,依法快速、从重处罚。实施行政执法应急措施的,应当严格履行权利告知等法定程序,依法保障行政管理相对人合法权益。第二十六条 行政执法主体通过办案平台开展执法活动的,应当全面、客观、公正地调查、收集有关证据,并依法对证据的关联性、合法性和真实性进行审查。不具备关联性、合法性和真实性的证据不得作为行政执法决定的依据。第二十七条 行政执法主体应当按照国家和省关于电子印章管理的有关规定申请制作、使用管理电子印章,使用已向公安机关和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备案的电子印章进行签署、验证等活动。加盖电子印章的公文、证照、协议、凭据、凭证、流转单等电子文档合法有效,与加盖实物印章的纸质书面材料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第二十八条 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及相关管理规定的电子签名,行政执法主体应当采纳和认可。无法使用电子签名时,可以通过便携打印机等设备打印纸质文书及送达回证,交由现场相关人员签名,并将纸质文书及送达回证录入办案平台。第二十九条 行政执法过程中,行政管理相对人提供电子证照的法律效力等同于加盖印章的实物证照。第三十条 经行政管理相对人同意,行政执法主体可以通过“粤执法”电子邮件送达系统将行政执法文书送达行政管理相对人。相关执法文书送达日期,以电子邮件到达该系统受送达人邮箱的日期为准。第三十一条 行政执法主体应当对履行职责过程中形成的电子文件进行规范管理,按照档案管理要求及时以电子形式归档行政执法案卷并向档案部门移交。除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外,电子案卷不再以纸质形式归档和移交。符合档案管理要求的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书证等纸质材料管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有关规定执行。第三十二条 有条件的地区和部门,应当利用政府公物仓信息化管理系统,加强罚没物品管理;利用非税电子支付平台,为行政管理相对人提供在线缴纳便利。第三十三条 行政执法主体应当依托办案平台定期对有案不立、有案不移、久查不结、过罚不当、怠于执行等问题开展评估。第三十四条 行政执法主体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通过“粤执法”和数字政府“粤省事”“粤商通”等便民服务渠道及时向行政管理相对人推送行政执法人员执法证件信息和拟作出的行政决定的内容及事实、理由、依据等办案信息,并告知其依法享有的陈述、申辩、申请回避以及要求听证等权利。行政执法主体推送相关办案过程信息,应当严格履行保密审查和发布审批程序。第二节 监督平台第三十五条 监督平台主要用于法律法规、行政执法事项、行政执法主体及人员、行政执法文书等行政执法要素基础数据库的管理,实现行政执法行为全流程智能监督和大数据分析研判。第三十六条 行政执法主体、行政执法监督机关和行政执法监督机构依照职责,运用监督平台对有关行政执法主体实施行政执法情况进行监督。第三十七条  行政执法监督机关、行政执法监督机构依照《广东省行政执法监督条例》等规定,开展法律法规、规章实施情况的执法检查、行政执法评价、行政执法案卷评查、行政执法督察等工作,经本机关、本机构负责人批准可以查阅、调取有关行政执法主体已办结存档的案件资料。行政执法监督机关、行政执法监督机构原则上不得直接查阅、调取行政执法主体未作出行政执法决定的案件。查阅、调取行政执法案件的,应当及时告知该行政执法主体。第三十八条 各级司法行政部门应当通过监督平台加强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管理。行政执法主体应当按照行政执法证件管理相关规定,依托监督平台为本单位行政执法人员申领执法证件,确保一人一证,证号合一。第三十九条 行政执法主体及其人员应当依托监督平台,加强综合法律知识、专业法律知识和网络信息化知识的培训和学习。第四十条 有关行政执法主体应当对交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行使的行政职权开展业务指导和教育培训。第四十一条 行政执法主体、行政执法监督机关和行政执法监督机构可以利用监督平台进行行政执法数据分析研判。第四十二条 行政执法主体、行政执法监督机关和行政执法监督机构应当通过监督平台,实现与省非税电子支付及公物仓管理、省行政非诉执行、省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等业务系统的业务联动,加强监督协同。第三节 公示平台第四十三条 公示平台依托广东省政务服务网建设,并统一归集、公开全省行政执法主体的行政执法信息,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制度。第四十四条 行政执法主体应当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在公示平台公开本单位事前、事后、年度行政执法数据等行政执法信息,保障行政管理相对人和社会公众知情权、监督权。第四十五条 行政执法结果信息数据按以下渠道在公示平台公示:(一)办案平台产生的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检查三类行政执法结果信息数据,经本单位负责人批准后自动公示;(二)非办案平台产生的各类行政执法结果信息数据,应当按照本办法第四十七条、第四十八条的规定,依托执法数据主题库实现自动公示。第四章 数据采集和共享第四十六条 行政执法主体应当遵循合法、适度、必要原则,根据行政执法需要采集数据,并确保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完整性、时效性。行政执法主体采集行政执法数据,不得侵犯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第四十七条 办案平台产生的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检查三类行政执法数据,由“粤执法”建设管理部门向广东省数据资源“一网共享”平台归集。非办案平台产生的各类行政执法数据,由行政执法主体按照全省统一标准向广东省数据资源“一网共享”平台归集。相关执法办案信息化系统建设部门应当协助行政执法主体完成数据归集工作。第四十八条 省司法行政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全国行政执法管理监督信息系统数据元及代码集标准》《全国行政执法管理监督信息系统数据交换标准》制定行政执法数据全省统一标准,整合跨层级且通用于多执法领域的综合类行政执法数据,形成全省统一主题库,为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双公示”、行政执法监督、行政执法公示、“双随机一公开”“互联网+监管”等业务提供数据支撑。省各级政务服务数据管理部门负责按照全省统一标准将归集的数据入库至全省统一主题库,省司法行政部门负责完成向全国行政执法综合管理监督平台的数据汇聚。第四十九条 行政执法数据质量管理遵循“谁采集、谁负责”“谁校核、谁负责”的原则,由行政执法主体以及相关执法办案信息化系统建设部门承担质量管理和数据异议处理责任。省各级政务服务数据管理部门负责对本级归集的行政执法数据质量进行监管,实时监测和全面评价行政执法数据的数量、质量以及更新等情况。第五十条 行政执法主体间共享行政执法数据应当以共享为原则,不共享为例外。共享的具体办法依照《广东省公共数据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执行。国家部委有明确不得对外共享数据的,另行处理。第五十一条 “粤执法”建设管理部门可以根据行政执法工作需要,按照关联和最小够用原则,实现统一授权共享。使用“粤执法”的行政执法主体、行政执法监督机关和行政执法监督机构的应用需求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可以一次获得授权,多次使用共享数据。使用共享数据应当依照《广东省公共数据管理办法》等规定,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并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第五章 执法服务保障第五十二条 法律法规库由省司法行政部门负责统一入库,实现动态管理。下列有关部门应当在法律法规、规章颁布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提供标准文本:(一)法律、行政法规、省级地方性法规、省级政府规章标准文本,由省司法行政部门负责提供;(二)国务院部委规章标准文本,由省级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协调国务院部委提供;(三)各地级以上市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市级政府规章标准文本,由该市司法行政部门负责提供。第五十三条 行政执法主体认为需要调整执法事项的,应当按照国家和省关于政务服务事项管理的相关规定,通过省事项管理系统调整执法事项。第五十四条 行政执法主体依托办案平台开展行政执法,应当对所关联的执法事项依据进行审查,确保执法事项合法、有效。行政执法主体因执法事项依据变化又急需用于执法的,经本单位主要负责人审批后,可以通过执法事项库调整本单位事项依据,并及时向省或者市级行业主管部门报备。第五十五条 省司法行政部门负责行政执法文书库维护更新。法律法规、规章或者国务院部委对行政执法文书另有规定,且省统一文书无法满足要求的,省司法行政部门可以根据省级行业主管部门申请,进行个性化文书改造。第五十六条 各级司法行政部门应当根据机构职能调整情况,及时组织本行政区域内行政执法主体信息更新和维护。行政执法主体应当根据机构设置及人员变动情况,及时做好本单位执法人员信息更新和维护工作。第六章 安全管理和运维运营第五十七条 “粤执法”建设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数据安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等法律法规要求,落实本级平台网络安全主体责任,制定安全运维制度和网络、数据安全保障应急预案,定期开展网络安全风险评估和网络安全检测,提升突发安全事件响应处置能力。第五十八条 “粤执法”使用部门应当加强人员账号管理、安全教育培训等安全保障工作,合法合规使用数字政府提供的人口库、法人库等基础数据库和电子签名、电子印章等公共支撑能力。第五十九条 “粤执法”建设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应当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中关于数据安全保护的有关规定,按照“谁管理、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明确数据安全主体责任,加强数据安全保护。第六十条 “粤执法”建设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平台运维运营工作。有条件的,可以按照规定引进企业参与运维运营工作。“粤执法”建设管理部门应当按照数字政府省市一体化运维运营要求,构建技术支撑和制度规范体系,完善分级运维运营管理制度,提升省市一体化运营水平。第六十一条 “粤执法”建设管理部门按照“谁建设、谁负责”的原则,分级落实运维运营工作,主要包括:(一)制定“粤执法”一体化运维运营管理制度和标准规范,以及平台实施细则;(二)平台运维运营工作的组织、实施、管理;(三)强化省市一体化业务联动,加强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运维运营协同;(四)组织做好“粤执法”个性化改造成功案例的推广应用工作;(五)建立全省一体化运维运营工作考核机制,定期通报监督考核结果。第七章 责任追究第六十二条 行政执法主体及其人员违反本办法,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广东省行政执法监督条例》等有关规定,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责令书面检查、批评教育、通报批评或者暂扣行政执法证;情节严重的,取消行政执法资格并注销行政执法证,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由有权机关依法依规给予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一)无正当理由不使用办案平台办案的;(二)无正当理由不共享行政执法数据的;(三)篡改、虚构行政执法信息的;(四)违反规定披露或者泄露行政执法数据的;(五)将“粤执法”数据用于商业等非行政执法活动的;(六)未按照规定进行行政执法公示的;(七)其他违反本办法的情形。第六十三条 省、市两级行业主管部门未按照本办法规定,及时通过省事项管理系统调整本领域行政权力事项,导致行政执法主体无法在办案平台实施执法的,由司法行政部门书面告知情况,责令限期改正。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由有权机关依法依规给予处分。第六十四条 “粤执法”建设、使用、管理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依规给予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第六十五条 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七条 规定,擅自查阅、调取行政执法案件的,由有权机关责令改正;违规向当事人披露、泄露行政执法案件信息或者干预执法的,由有权机关依法依规给予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第八章 附则第六十六条 本办法所称行政执法主体,包括本省各级人民政府、各级行政执法部门和法律、法规授予行政执法权的组织。本办法所称行政执法数据,是指本省行政执法主体在执法过程中采集、产生的各类数据资源。本办法所称“粤执法”建设管理部门,是指承担“粤执法”规划、立项、建设及维护职责的部门,包括办案平台、监督平台和公示平台等平台的建设管理部门。第六十七条 受委托实施行政执法的组织参照适用本办法。第六十八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延伸阅读:《广东省一体化行政执法平台管理办法》解读相关推荐CIO提供以下相关文库下载、合规服务以及线上培训课程学习。

    政策公告 广东省
  • 《广东省一体化行政执法平台管理办法》解读

    《广东省一体化行政执法平台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已于2023年9月27日印发,自印发之日起施行。现将《办法》内容解读如下:一、《办法》出台的背景根据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为深入推进“互联网+”行政执法,我省于2016年启动了广东省一体化行政执法平台(以下称“粤执法”)相关建设工作。“粤执法”采取全省统一建设,省、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四级全面应用的模式。制定《办法》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一是加大制度保障,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需要。《国务院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发〔2022〕14号)提出要“将经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做法及时上升为制度规范,加快完善与数字政府建设相适应的法律法规框架体系”;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国办发〔2023〕27号)提出“按照国家统筹、省级组织、省市两级集中部署、省市县乡四级一体化应用方式,推进行政执法和行政执法监督一体化平台集约化建设和部署应用,推行行政执法移动应用程序 (APP)掌上执法”;省委省政府也提出了研究制定与数字政府改革相衔接、相配套的运行规则和管理办法的工作要求。因此,制定《办法》,是加强和完善我省数字政府建设的制度保障,推动实现政府治理信息化与法治化深度融合的一项积极探索。二是指导和规范“互联网+”行政执法新模式的需要。随着“粤执法”持续推进应用,上线“粤执法”办理的行政检查、行政处罚、行政强制三类案件数量持续增多的同时,也伴随执法实践上的新问题、新情况。“互联网+”行政执法新模式在国家层面虽有立法,但我省有必要对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细化落实,加强对“互联网+”行政执法的合法、合规指导。一方面,一线执法人员对应用电子签名、电子送达、电子档案等新技术仍存在顾虑,需要在制度层面予以支持;另一方面,推动行政检查、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执法行为全过程网上流转,也需要规范,避免出现行政执法“便管不便民”,切实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二、《办法》主要亮点(一)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探索数字化行政执法监督。一是《办法》明确“粤执法”办案平台用于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检查等执法行为的全过程网上流转和移动执法,基于法定流程和全省统一的执法文书,固化法定办案流程,实现案源管理、调查取证、审核决定、送达执行等环节智能化应用和管理。二是《办法》规定“粤执法”监督平台实现行政执法行为全流程智能监督和大数据分析研判,支持与省非税电子支付及公物仓管理、省行政非诉执行、省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等业务系统的业务联动,加强监督协同。(二)充分依托数字政府,实现集约化建设。一是《办法》规定“粤执法”建设按照省数字政府改革建设规划,由省统一开发,采取省统、市建、共推的建设模式,节约建设资金,提高建设效率。二是规定“粤执法”应当充分利用数字政府的改革成果,在网络、云资源、基础数据、支撑能力等方面均使用数字政府的公共产品,实现智能高效、移动便捷、安全可靠的行政执法应用。(三)通过行政执法信息化推动行政执法标准化。一是在平台建设方面,《办法》规定 “粤执法”建设执行国家和省的相关标准,制定配套建设标准规范,推动全省行政执法程序、文书、档案、数据、装备、罚没财物等有关标准的规范统一。二是执法要素方面,明确“粤执法”建设全省统一的行政执法要素基础数据库,实现执法依据、执法事项、执法主体及人员、执法文书、行政裁量权基准等要素的数字化、标准化管理。三是在数据治理方面,《办法》规定省司法行政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标准,整合全省综合类行政执法数据,形成全省统一主题库,为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双公示”、行政执法监督、行政执法公示、“双随机、一公开”“互联网+监管”等业务提供数据支撑,为一线执法人员减负赋能。三、《办法》主要内容《办法》包括总则、规划建设、应用管理、数据采集和共享、执法服务保障、安全管理及运维运营服务、责任追究和附则等8章68条,形成了涵括“粤执法”规划建设、应用管理等方面规范的集成,主要包含以下内容:一是要求省、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四级行政执法主体全面上线应用“粤执法”,明确司法行政、政务服务数据管理等相关部门职责;规定建设经费由各级财政保障,建设及应用情况纳入法治广东考评内容。(第一条至第九条)二是统筹推进“粤执法”建设。明确“粤执法”建设纳入省数字政府改革建设规划,采取了省统、市建、共推的建设模式;构建全省统一的行政执法要素基础库和执法数据主题库;依托数字政府建设成果,实现智能高效、移动便捷、安全可靠的行政执法应用。(第十条至第十六条)三是健全“粤执法”应用管理制度。明确办案平台应用范围、网上办案、移动执法、应急执法、执法协同等要求;规范监督权限,强化执法主体及人员资格管理,加强镇街综合执法业务指导;明确行政执法公示范围及结果信息公示渠道等。(第十七条至第四十五条)四是规范数据采集和共享。明确行政执法数据采集、归集、整合、共享等工作要求,加强对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保护;对行政执法数据统一授权、多次使用作出规定,推动数据高效共享。(第四十六条至第五十一条)五是加强执法服务保障。明确法律法规库、执法事项及依据、执法文书、执法主体及人员库维护主体责任和方式途径。(第五十二条至第五十六条)六是强化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数据安全保护和密码安全应用。明确运维运营服务主体及其责任、服务机制、服务队伍建设及省市一体化等工作要求。(第五十七条至第六十一条)七是规定有关行政执法主体及其工作人员以及“粤执法”建设、使用、管理人员,行政执法监督人员的违法违规责任。明确《办法》施行日期。(第六十二至第六十八条)四、“粤执法”推广应用情况及成效我省在全国率先实现了“粤执法”全省统一建设,省、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四级全面应用的模式。目前,全省有超过五千家执法主体、超十万名执法人员上线使用,已累计办理案件近百万宗。“粤执法”建设和推广应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构建了全省统一的综合执法平台,为加强审管联动提供支撑。二是实现了行政执法事项的数字化管理,推动行政权力规范运行。三是支撑了镇街综合行政执法信息化,确保县级执法权“放得下、管得好、有监督”。四是实现了条块兼顾、上下贯通,建立体系化执法监督新方式。五是建立了行政执法数据高效流转机制,实现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相关推荐CIO提供以下相关文库下载、合规服务以及线上培训课程学习。

    政策公告 广东省
  • 关于印发《药品生产智能制造技术现场检查手册》等三个检查手册的通知(冀药监化药〔2023〕35号)

    各有关单位:为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部署要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视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强化京津冀三地药品生产协同监管,全力助推京津冀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地药品监管部门联合制定了《药品生产智能制造技术现场检查手册》《基于mRNA技术疫苗生产现场检查手册》《注射剂类药品检查手册》,现予印发。请按照职责分工,认真抓好落实。附件:1、注册剂类药品检查手册2、药品生产智能制造技术现场检查手册3、基于mRNA技术疫苗生产现场检查手册河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天津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2023年10月7相关推荐CIO提供以下相关文库下载、合规服务以及线上培训课程学习。

    政策公告 河北省
  • 关于第二次公开征求《医疗器械人因设计注册审查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为规范医疗器械人因设计注册申报资料和审评要求,我中心组织起草了《医疗器械人因设计注册审查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附件1),即日起第二次公开征求意见。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填写反馈意见表(附件2)并以电子邮件形式于2023年10月30日前反馈至我中心。联系人:彭亮电子邮箱:pengliang@cmde.org.cn附件:1.医疗器械人因设计注册审查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2.反馈意见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2023年10月10日相关推荐CIO提供以下相关文库下载、合规服务以及线上培训课程学习。

    政策公告 全国
  • 西藏自治区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化妆品经营企业现场检查指南》的通知

    各地(市)市场监管局,拉萨市经开区市场监管局,藏青工业园区食品药品监管局:为进一步规范化妆品经营活动,保障化妆品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提高化妆品经营环节监管效能,根据《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化妆品生产经营监督管理办法》,自治区药监局组织制定了《化妆品经营企业现场检查指南》,现印发你们,请参照执行。自治区药品监督管理局综合处2023年10月11日(联系人:崔旋 联系电话:6328213)附件:化妆品经营企业现场检查指南.docx附件化妆品经营企业现场检查指南序号检查项目检查要点1进货查验 记录制度1.检查特殊化妆品、普通化妆品是否都经过注册或备案。2.检查供货商资质,应查验并留存直接供货者的市场主体登记证明。3.检查是否制定化妆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4.检查是否建立进货查验记录,记录内容应包括:化妆品名称、特殊化妆品注册证编号或者普通化妆品备案编 号、使用期限、净含量、购进数量、供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购进日期等。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产品使用 期限届满后1年;产品使用期限不足1年的,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5.检查是否留存化妆品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6.实行统一配送的,总部应当能提供分店所经营化妆品的相关记录和凭证。2产品标签 管理1.化妆品的最小销售单元应当有标签,标签内容应当与国家局数据查询系统中的注册或备案信息一致。2.进口化妆品应当有中文标签,中文标签内容应当与原标签内容一致。3.化妆品标签应当符合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国家标准,内容真实、完整、准确,至少包括:产品中文 名称、特殊化妆品注册证书编号;注册人、备案人的名称、地址,注册人或者备案人为境外企业的,应当同时 标注境内责任人的名称、地址;生产企业的名称、地址,国产化妆品应当同时标注生产企业生产许可证编号; 产品执行的标准编号;全成分;净含量;使用期限;使用方法;必要的安全警示用语;法律、行政法规和强制 性国家标准规定应当标注的其他内容。4.所经营化妆品是否宣传疗效、是否使用医学术语、是否标注有适应症。5.儿童化妆品应当标注儿童化妆品标志;以“注意”或者“警告”作为引导语,标注“应当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 等警示用语;不得标注“食品级"“可食用”等词语或者食品有关图案。3贮存运输 管理1.化妆品经营场所和仓库是否整洁,是否有通风防尘、防潮、防虫、防鼠、防污染等设施。2.产品是否按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化妆品标签标示的要求贮存、运输化妆品。3.是否定期检查并及时处理变质或者超过使用期限的产品。4产品销售 管理1.销售人员在产品推介过程中是否有违规宣传行为。2.所经营化妆品使用期限是否过期。3.以免费试用、赠予、兑换等形式向消费者提供的化妆品,应符合法规要求。5产品使用 管理1.美容美发机构、宾馆等在经营中使用化妆品或者为消费者提供化妆品的,应当履行化妆品经营者义务。2.美容美发机构、宾馆所使用或提供的化妆品,应当符合最小销售单元标签要求。3.美容美发机构应当在场所显著位置展示其经营使用的化妆品的销售包装。6集中交易市场、展销会管理1.化妆品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展销会举办者是否建立保证化妆品质量安全的管理制度并有效实施,承担入场 化妆品经营者管理责任,督促入场化妆品经营者依法履行义务,每年或者展销会期间至少组织开展一次化妆品 质量安全知识培训。2.化妆品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展销会举办者是否建立入场化妆品经营者档案,审查入场化妆品经营者的市场 主体登记证明,如实记录经营者名称或者姓名、联系方式、住所等信息。入场化妆品经营者档案信息应当及时 核验更新,保证真实、准确、完整,保存期限不少于经营者在场内停止经营后2年。3.化妆品展销会举办者是否在展销会举办前向所在地县级负责药品监督管理的部门报告展销会的时间、地点等 基本信息。4.化妆品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展销会举办者是否建立化妆品检查制度,对经营者的经营条件以及化妆品质量 安全状况进行检查。发现入场化妆品经营者有违反法律法规规定行为的,应当及时制止,依照集中交易市场管 理规定或者与经营者签订的协议进行处理,并向所在地县级负责药品监督管理的部门报告。7化妆品电子商务平台内经营者管理1.辖区内是否有化妆品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是否要求申请入驻平台的化妆品经营者提交身份、地址、联系方 式等真实信息,进行核验、登记,建立登记档案,并至少每6个月核验更新一次。2.电子商务平台内化妆品经营者以及通过自建网站、其他网络服务经营化妆品的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在其经营 活动主页面全面、真实、准确披露与化妆品注册或者备案资料一致的化妆品标签等信息。3.化妆品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对平台内化妆品经营者身份信息的保存时间自其退出平台之日起不少于3年。4.化妆品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是否设置化妆品质量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兼职质量安全管理人员。5.化妆品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是否建立实名登记、日常检查、违法行为制止及报告、投诉举报处理等化妆品质 量安全管理制度并有效实施。6.化妆品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是否建立平台内化妆品经营者日常检查制度。7.化妆品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是否在平台内化妆品经营者入驻平台发布化妆品产品信息时开展检查,核实平台 内化妆品经营者发布的产品名称、特殊化妆品注册证编号、产品执行的标准编号等信息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官方网站公布的相应产品信息的一致性。8.化妆品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是否根据产品风险情况,定期组织对平台内化妆品经营者开展日常经营行为检 查 。9.化妆品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发现违法经营化妆品行为的,是否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及时制 止,并报告自治区药品监督管理局。8.化妆品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收到化妆品不良反应信息、投诉举报信息的,是否记录并及时转交平台内化妆品 经营者处理;涉及产品质量安全的重大信息,是否及时报告自治区药品监督管理局。9.化妆品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是否主动收集省级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发布的关于抽样检验、暂停或者停止经 营化妆品等涉及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公开信息,并及时开展平台内自查。10.化妆品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是否每季度将本平台发现的平台内化妆品经营者违法经营行为以及处置措施书 面报告自治区药品监督管理局。11.化妆品网络经营者在其经营活动主页面披露的化妆品信息,是否与与注册或备案资料一致。涉及儿童化妆 品的,是否在页面显著位置公示儿童化妆品标志。8化妆品电子商务平台内经营者管理1.化妆品电子商务平台内经营者是否建立并执行进货查验记录制度。2.化妆品电子商务平台内经营者履行化妆品信息披露的义务,全面、真实、准确、清晰、及时披露与注册或者 备案资料一致的化妆品标签等信息。3.化妆品电子商务平台内经营者应当积极配合化妆品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开展日常检查、监管公开信息自查等 质量安全管理活动,及时、准确地向化妆品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提供相关产品信息,并配合化妆品电子商务平4.化妆品电子商务平台内经营者发现所销售化妆品存在质量缺陷或者其他问题,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应当立 即停止经营,并通知相关化妆品注册人、备案人。5.化妆品电子商务平台内经营者是否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化妆品标签标示的要求贮存、运输化妆品,定 期检查并及时处理变质或者超过使用期限的化妆品。9不良反应报告及问题产品召回管理1.接到消费者疑似化妆品不良反应诉求,是否向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报告。2.发现有严重质量安全问题或严重不良反应的化妆品,是否向企业辖区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报告。3.是否协助生产企业或进口商履行问题产品召回义务,配合做好处置工作。10其他违法 违规行为1.在产品提供用户使用过程中,是否存在非法添加禁、限用物质行为。2.美容美发机构是否存在自行配置、填充、灌制化妆品行为。3.是否使用未经注册或备案的化妆品。4.是否有其他不符合化妆品经营规范要求的行为。5.其他: (应注明)附录:国家局关于化妆品生产经营常见问题解答(一)相关内容问题五:化妆品经营者是否应当建立并执行产品销售记录制度?答:依据《条例》和《办法》的规定,化妆品注册人、备案人、受托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并执行产品销售记录制度。商场、超市等 化妆品经营者不强制建立并执行产品销售记录制度,但应当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产品可追溯。如化妆品经营者的销售对象为其他化妆品 经营者,鼓励其建立并执行产品销售记录制度。问题六:美容美发机构、宾馆等是否可以配制、灌装化妆品?答:美容美发机构、宾馆等在经营中使用化妆品或者为消费者提供化妆品的,应当依法履行《条例》以及《办法》规定的化妆品 经营者义务,其为消费者提供的化妆品应当符合最小销售单元标签的规定。按照《办法》规定,配制、填充、灌装化妆品内容物,应当取得化妆品生产许可证。美容美发机构等不得自行配制化妆品,也不 得擅自填充、灌装化妆品内容物,但依照化妆品标签或者说明书中使用方法,现场调配化妆品给消费者使用的情形除外。宾馆、洗浴 中心、婚纱影楼、月子中心等为消费者提供的化妆品应当有符合规定的产品标签,标签应当标注产品名称、特殊化妆品注册证编号, 注册人、备案人、受托生产企业的名称、地址,化妆品生产许可证编号,产品执行的标准编号,全成分,净含量,使用期限、使用方 法以及必要的安全警示,以及法律、行政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规定应当标注的其他内容。相关推荐CIO提供以下相关文库下载、合规服务以及线上培训课程学习。

    政策公告 西藏自治区
  • 关于印发《四川省推进〈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监督实施示范建设工作实施细则》的通知

    各市(州)市场监管局、农业(农牧)农村局、林草局、医保局、中医药主管部门:现将《四川省推进〈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监督实施示范建设工作实施细则》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四川省药品监督管理局     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        四川省医疗保障局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2023年10月9日附件:四川省推进《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监督实施示范建设工作实施细则附件四川省推进《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监督实施示范建设工作实施细则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23〕3号)和《国家药监局、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国家中医药局关于发布〈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公告》(2022年第22号)(以下简称《公告》)精神以及国家药监局《〈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监督实施示范建设方案》工作部署,结合《四川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11部门关于印发川产道地药材全产业链管理规范及质量标准提升示范工程工作方案的通知》(川药监发〔2020〕69号)及产业实际,现就中药材GAP监督实施示范建设工作制定如下实施细则。一、总体目标引导中药材生产企业、具有企业性质的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或联合社实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以下简称GAP),强化道地中药材资源支撑,推动中药生产企业使用符合GAP的中药材,将质量控制体系延伸到中药材产地,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和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中医药强省建设。二、工作任务(一)成立领导小组及专家工作组省药监局、农业农村厅、省林草局、省医保局、省中医药局成立四川省推进GAP监督实施示范建设领导小组(以下简称省GAP领导小组),负责示范建设工作的组织和实施,省GAP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药监局。省GAP领导小组牵头成立省级GAP专家工作组,为推进GAP实施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各市(州)根据工作需要,参照省GAP领导小组,联合相关单位成立市GAP领导小组,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工作方案,于2023年10月底前报省GAP领导小组办公室。(二)组建中药材GAP检查队伍选择熟悉GAP相关政策及技术要求、具备中药材研究、监督管理、生产质量管理实践经验人员组建省级GAP检查员队伍,承担示范建设工作检查任务。(三)遴选示范企业和品种选取5个以上使用GAP药材、产地加工(趁鲜切制)中药材、通过川产道地药材备案品种生产的中药注射剂、中药配方颗粒、中药饮片或者其他中成药大品种作为重点品种,其生产企业作为示范建设重点生产企业,在示范建设期间予以重点扶持。(四)开展延伸检查组织对自评估符合GAP要求的企业和品种开展延伸检查,并对通过检查的企业在省药监局门户网站GAP专栏公开检查结果、使用符合GAP的中药材生产的品种以及生产企业等信息,涉及企业商业秘密等信息除外。(五)实施GAP标识变更备案对中药生产企业使用符合GAP要求的、已在省药监局网站公示的药材,拟在中药标签中标示“药材符合GAP要求”,凭检查结论按照《四川省药品上市后变更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等要求,中成药处方中所有植物、动物来源药材均符合GAP后,生产企业通过药品业务应用系统开展标签变更备案。中药饮片及中药配方颗粒生产企业线下向省药监局药品注册处申报标签变更。(六)推动协同互认GAP基地在省外的,省药监局与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管部门沟通协调,开展联合检查或协助检查,在统一检查标准基础上互认检查结果。对检查中发现不符合要求的,及时通报信息并依职责采取风险控制措施。(七)开展多部门协作加强省药监局、农业农村厅、省林草局、省医保局、省中医药局等多部门协作,各相关部门依职责对中药材GAP的实施和推进进行检查和技术指导。农业农村部门做好中药材种子种苗及种源提供、田间管理、农药和肥料使用、病虫害防治等指导。林业和草原部门做好中药材生态种植、野生抚育、仿野生栽培,以及属于濒危管理范畴的中药材种植、养殖等指导。医保部门推进将使用符合GAP药材的药品优先纳入挂网等,推动形成“优质优先”的新秩序。中医药管理部门协同做好中药材种子种苗、规范种植、采收加工以及生态种植等指导。药品监管部门做好中药生产企业的日常监督检查,必要时对相应的中药材生产企业开展延伸检查,做好药用要求、产地加工、质量检测等指导。强化经济和信息化厅、科技厅等部门GAP示范建设政策集成,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定期或不定期召开沟通协调会,共同推动中药材GAP落地实施。三、工作步骤(一)示范申报参与示范建设工作的中药生产企业提交意向性申报资料至中药材产地市GAP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遴选,符合条件的,报市GAP领导小组确定同意推荐名单。市GAP领导小组办公室于10月底前将同意推荐名单及申报资料报送至省GAP领导小组办公室。省GAP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资料审查、专家审评,报省GAP领导小组确定重点企业和重点品种。自建基地的由中药生产企业自行申报,共建、联建、共享的采取“中药生产企业+中药材生产企业”联合模式进行申报,意向性申报资料至少应包括符合GAP药材的种植历史、种植面积、质量控制、种质来源与鉴定、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目录、“六统一”实施情况以及追溯体系建设等关键信息。(二)监督实施确定企业名单后,重点企业在《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体系下建立中药材GAP相关专业机构和人员团队,根据中药材GAP、《中药材GAP实施技术指导原则》和《中药材GAP检查指南》等技术要求对相应中药材是否符合GAP开展评估,省级专家工作组视申请开展技术支持,必要时可协助邀请国家局专家组成员,指导企业形成自评报告。中药材产地所在地市GAP领导小组应对自评估报告真实性进行初步核实,核实后,企业在省药监局企业服务平台注册账号,按照系统生成的材料清单准备报送材料,根据系统提示扫描上传所需材料并提交,上传完毕后,企业可通过企业服务平台查看进度。省药监局联合农业农村厅、省林草局、省医保局、省中医药局等部门,组织检查组在70个工作日内完成延伸检查,通过延伸检查的,检查结果在省药监局官网进行公示,企业凭检查结论进行GAP标识变更备案。(三)回顾检查省药监局结合对中药生产企业的日常监管,必要时对重点企业开展回顾性延伸检查,不符合GAP要求的,报省GAP领导小组办公室取消其符合GAP的资格,药品生产企业不得在产品上标示“药材符合GAP要求”,2024年9月底前完成检查。(四)总结报告开展中药材GAP示范建设的市GAP领导小组以及参与中药材GAP推进工作的企业,结合当地GAP实施情况总结经验和成果,全面梳理发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建议,多维度探索建立以中药材相关延伸检查为核心的中药材GAP监督实施工作方案,形成示范建设报告,2024年9月底前报送省GAP领导小组。省药监局结合各地开展情况形成总结报告报送国家药监局。四、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部门应深刻认识GAP实施对推动我省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结合《四川省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实施方案》,将开展GAP的实施情况纳入年度考核,统筹加强中药材GAP推进实施。(二)加强协作配合各相关部门要推动中药材GAP示范建设与中药产业发展规划密切结合,鼓励各地建立推进中药材规范化发展的激励政策,优先给予扶持政策,支持GAP的落地实施。(三)加强宣传引导药品监管部门要积极宣传推广中药材GAP实施工作,加大中药材GAP以及《中药材GAP实施技术指导原则》《中药材GAP检查指南》等相关法规和技术规范的宣贯力度,督促中药生产企业不断提高质量意识。联合相关部门宣传推广中药材GAP在中药材规范化发展,以及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主动为中药材生产企业提供政策咨询服务和技术指导,协调解决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推动中药传承创新发展。相关推荐CIO提供以下相关文库下载、合规服务以及线上培训课程学习。

    政策公告 四川省
在线咨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