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O专家-细叶蛇总管
近些年,医疗器械监管不断地改革、升级,在国家药监局的主导下,医疗器械的法律法规不断更新、优化,日益健全,对医疗器械企业有了更全面、更有力的监管,促进企业能自主规范地进行研发、生产、销售、运输等活动,确保输出的产品符合性,然而国家药监局不定期发布飞检、抽检等通(公)告 ,仍能看到有些企业未能遵守法律法规,被依法依规处罚。
本文就2024年1月国家药监局发布的典型违法案件为例进行分析,供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如何合规生产作为参考,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
案件描述
浙江省药品稽查局根据投诉举报线索,组织绍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和绍兴市柯桥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对绍兴**公司进行现场检查,并对当事人生产的第一类医疗器械“液体伤口敷料”抽样检验。经检验,在产品中检出备案产品技术要求以外成分。经查,当事人生产不符合经备案产品技术要求的医疗器械“液体伤口敷料”(违反《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三十五条第一款规定),涉案货值金额838899.6元。绍兴市柯桥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依规处罚420万(依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八十六条第一项)。
案件分析
通过此案件的描述,提及“浙江省药品稽查局根据投诉举报线索”,以此能得出该企业在生产“液体伤口敷料”时,就已明知添加了备案产品技术要求以外成分,至于是否是出于添加其它成分可增加产品使用功效,从而提高市场销售的目的,还是生产线管理不当,造成其它成分混入,这只有该企业自己清楚了。
小编分析,导致该企业违规生产的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如下:
1、法规意识不重
“液体伤口敷料”属于第一类医疗器械,通过产品备案及生产备案后,即可当场取证,相比二三类医疗器械注册制、许可制,备案的申报、取证整个过程相对简单许多,同时一类医疗器械属于四级监管,如此很容易让一些企业产生错误的观念,认为一类医疗器械监管并不严,不必太在意,甚至以为取证之后,监管部门不会再来检查。
2、质量管理缺失
意识决定行为,错误的观念,导致企业在整个质量管理活动中,存在松散、随意、放任等状况,各职能部门的质量职责未能执行到位。在此,小编特别提及管理者代表这一重要岗位,管代对于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发挥的作用及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管理者代表管理指南》、《企业落实医疗器械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对管代的要求及职责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然而该企业的管代并没有严格履行,任由企业违规生产,可认为是严重失职。
合规建议
对此,企业该如何做到合规生产,建议至少应做好以下几点:
1、强化法律法规的认知
企业内部人员,上至企业负责人,下至车间一线员工,都应熟悉、掌握相应的医疗器械法律法规知识,特别是管理者代表以及各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必须做到能够清楚的知道哪些可以做,该如何正确地做,哪些不可以做,该如何去纠正。
企业可通过药监官方平台(比如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检索查找相应的医疗器械法律法规,并随时查新,采用监管机构宣贯、第三方机构培训、内部讨论学习等多种方式,及时做到内部传达、转换,正确指导企业的生产质量管理。
2、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依据对医疗器械法律法规的正确、完整的认知、掌握,企业应组织各职能部门结合产品特点、管控流程对现行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自查,对照法律法规查找出不合理、不合规的地方,通过讨论、评审制定整改措施,修订、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并做好内部培训,确保执行部门或人员能够正确实施。
3、完善职能部门的质量职责
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离不开内部各职能部门的共同参与、推行,否则单靠某一个部门或某一个人(如:管理者代表),只会造成质量管理体系无法落到实处,仅是一张无约束的空文。
因此,企业在对质量管理体系自查的同时,结合法律法规以及部门业务,重新梳理各职能部门应承担的质量职责,以及应赋予的权限,修订、完善岗位说明书,并纳入考核。
4、基于风险的方式管理过程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第四条规定:企业应当将风险管理贯穿于设计开发、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等全过程,所采取的措施应当与产品存在的风险相适应。
就以生产过程为例,若该案件企业存在多个产品共用一套生产设备,比如溶液配制、灌装,该过程是否有实施风险管控?若有,应识别出更换产品时,共用设备会有残留上批用料的风险,从而制定预防措施——清洗,通过清洗验证制定清洗操作规范,纳入日常的作业当中。
风险管理,是一个动态、无休止的过程,企业应根据变更事项、发现的异常问题等,重新进行风险识别、评价,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水平,保证产品的安全。
5、落实内审、管理评审
内审、管理评审对于企业来说,是内部能发现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存在问题的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因为,企业内的人员才是最清楚内部的状况。然而据小编所见,有些企业对此并不重视,仅是为了完成法规规定的事项而去做,编制的内审报告、管理评审报告也只是应对检查的一份资料而已,对于企业的质量管理毫无改善作用。
因此,企业应认真对待并积极开展内审、管理评审,注重其发挥的作用,制定详细、可行的实施计划,通过内审、管理评审发现的问题,制定纠正及纠正措施,并跟踪、落实,保持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总之,医疗器械作为特殊的商品,作为生产企业,应摒弃一类、二类、三类的差异管理认知,确保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均应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保证产品的安全,在医疗事业上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关文件下载、服务及学习课程:
合规文库: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
合规培训:医疗器械GMP检查要点及飞行检查案例分析
委托定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GMP合规审计
联系专家,获取专家指导意见:e邀专家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