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O专家-杜仲
近两年来,我们在与制药业同行们的交流中及大家的朋友圈中明显感受到注册申报获批的化药仿制药数量很多(获批概率大),2021年6月21日CDE发布了2020年度药品审评报告,通过与对往年报告的数据对比,进一步确认验证了该感受的准确性。本文将对该审评报告有关化药仿制药审评情况做一个简析。
1、2020年度与过往年度审评批准情况对比
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国化学仿制药注册申报不批准概率较大,本文汇总的表格数据显示从2018年开始,不批准与批准件数的百分比大幅度下降。
2、过去若干CDE年度审评报告中公开的化药总体不批准率情况
2013年:化药审评结束并送局审的3348个品种中,不批准结论占31.2%,总体不批准率已连续四年保持在30%左右。
2014年:建议批准2960个,建议不批准842个,总体不批准率为22.1%。2015年:批准结论5740个,不批准结论1977个,总体不批准率为25.6%注:此处的总体不批准率与上表的不批准/批准百分率并非同一概念,但趋势相似。
3、2020年与过去年度报告中审评不通过的主要原因或问题
2016年审评发现的主要问题:
仿制药药学工艺、质量标准等研究存在较大缺陷,稳定性研究存在不足;前期研究不够充分,与审评要求差距过大,导致申请人未能按期完成补充资料或在后期主动放弃补充资料。
2020年注册申请不批准的主要原因及存在的问题: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申请和上市申请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仿制药研发立题不合理;申报资料无法证明仿制药与参比制剂(被仿制药品)的质量一致性。具体表现包括:仿制药的参比制剂已撤市,且已有更新换代安全性更好的产品满足临床需求;样品复核检验不符合规定或分析方法存在严重缺陷;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结果表明不等效;样品稳定性研究结果、原料药起始物料选择等不符合仿制药上市技术要求;仿制药未按规定使用具有合法来源的原料药。
4、2020年化药仿制药注册申报高批准率的主要原因
从上述数据及信息可以看出,2020年是近10年以来年度化药仿制药申报注册审评通过率最高的一年,获得如此高的审评通过率,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主导的药品注册分类改革、722临床核查专项工作、解决药品注册申报积压专项工作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提高了仿制药药品研发注册的要求和标准。
(2)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为提高我国药品仿制药研发注册水平出台了一系列指导原则、技术要求,及对ICH及我国的相关指导原则进行了大量培训,为我国仿制药研发指明了方向。
(3)我国化药仿制药注册审评的尺度日趋合理和科学,更加专注于药品的安全、有效、质量可控及审评尺度的相对统一而非药品的市场竞争情况。
(4)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对参比制剂遴选、目录公布等做了大量工作,使绝大多数仿制药的研发明确了立题依据,大幅度减少由于参比制剂不明确带来的不批准等情形。
(5)我国绝大多数的药品研发部门或机构研发能力、水平、经验大幅度提高,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合规性和科学性的研发理念深入人心。
5、2020年度化药仿制药注册申报高批准率带来的启示
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化药仿制药总体不批准率近30%,实际上大量中小企业提交的化药仿制药注册申报不批准率可能达到50%或以上,这种情况极大的增加了中小企业研发投入的成本、严重抑制了研发投入的积极性。
2020年,扣除极少数如因参比制剂不明确等立题依据不充分、质量与参比制剂不一致等较低级原因导致审评不批准之外,化药仿制药的审评通过率极高。这是中国制药企业积累化药仿制药批准文号的绝好时机,企业可将关注度更多聚焦在产品线的构筑上,可以在有限的预算下开展更多项目的研发。注册分类改革后化药仿制药研发、注册审评按一致性评价要求开展,意味着获批通过的产品质量、疗效与原研(或参比制剂)一致,随着中国与国际合作的深入,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产品可符合全球大多数国家市场准入的要求,企业可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决定是否进入海外市场。
当然,化学药品仿制药研发除了要考虑注册审评的风险,还要关注集采对于市场竞争的影响,相信经过不断的摸索和完善,化药仿制药的市场竞争也会逐渐回归合理和科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