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公告 浙江省
中药是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我国独特的卫生、经济、科技、文化、生态资源。为贯彻落实《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和《浙江省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充分发挥山区26县中药材资源丰富潜力优势,凝聚多方力量支持山区26县增强内生发展能力和实力,特制定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决策部署,围绕“扩中提低”要求,将中药产业发展作为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因地制宜以规范中药材种植、中药材产地初加工“共享车间”、中药品质提升以及浙产道地中药材种质资源评价、中药服务体系构建、中药融合发展等为抓手,探索构建“二产带一产促三产”发展路径,打造中药助共富产业图景,助力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
(二)工作目标
通过构建“一县多品”“一县一品”“一品多县”的产业图景,找准相对完善的中药助共富新模式。到2025年,基本实现中药产业助力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助推山区26县人均GDP超过全省平均的70%,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分别达8%和9%。
——做大“一县多品”。推动道地中药材种植特色经济发展,支持淳安、文成、泰顺、武义、磐安、景宁、缙云、龙泉、常山、开化、天台等地规模化、规范化种植,扩大浙八味、新浙八味、衢六味、温六味、淳六味、武七味、磐五味等有浙江辨识度品牌在全国影响力。
——做优“一县一品”。培育壮大专业化、特色化、规模化的中药材优势品种,推动武义铁皮石斛、龙泉灵芝、常山胡柚、淳安山茱萸、泰顺栀子、文成山药、景宁黄精、缙云薏苡仁、青田五加皮等品种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助力打造特色鲜明的区域共同品牌,全面提升产业链价值。
——做强“一品多县”。突破中药产业“县域经济”的小格局,推动跨县域整合优化铁皮石斛、灵芝、黄精、覆盆子、白及、栀子、蜂产品、三叶青、桑黄、西红花、红曲、厚朴、山药等品种资源,引导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圈,不断提高综合竞争力。
二、重点工作
(一)高品质打造一批中药材产地
1.引导产业布局。依托中药资源普查,推进开展浙产道地中药材种质资源评价和中药种质资源数据库建设,聚焦六大中药谷建设,引导各地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科学布局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中药提取物、化妆品、中成药等产业链,助力形成“一核两带两圈”医药产业空间格局。
2.支持需求定制。开展“一企扶一品”活动,鼓励医药企业到山区26县设立“定制药园”作为原料药材供应基地,优先支持使用蚕丝、莪术油、薏苡仁油等原材料的医药企业、中药配方颗粒生产企业设立“定制药园”。到2025年,推动在山区26县设立“定制药园”企业达5家以上。
3.推动品种繁育。推进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华东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库建设,支持衢州、丽水等地集中连片地区建设区域性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重点支持淳安、文成、青田、开化等地建设中药材种苗基地。到2025年,华东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库内药用植物种质数量达到2500份以上,建成中药材种苗基地5个。
(二)高标准培育一批经营主体
4.创新监管方式。鼓励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药品生产企业兼并重组或异地设立车间,实施精深化发展,推动江山、天台、淳安等地建设中药饮片生产线。支持中药材现代商贸服务业较为发达的磐安、淳安等地建设集加工、包装、仓储、质量检验、追溯管理、电子商务、现代物流配送于一体的中药材仓储物流中心,支持青田建设种苗仓储物流中心。
5.完善制度机制。实施《浙江省规范中药饮片生产企业采购产地趁鲜切制加工中药材指导意见(试行)》,推动中药材产地初加工和中药饮片炮制一体化发展,支持淳安、龙游建设道地中药材初加工园区或趁鲜加工基地,支持景宁、开化分别建设前胡、草类中药材的种植基地和中药材产地初加工基地,支持苍南开展温郁金产地趁鲜加工研究,支持龙泉、遂昌分别开展灵芝、三叶青中药材与中药饮片生产“共享车间”试点。
6.加强科技支撑。启动浙江省中药标准提升工作,依托国家药监局中成药质量评价重点实验室等,重点支持常山胡柚纳入《中国药典》,加快提升三叶青、黄精等标准,推动金线莲、青钱柳等药用标准研究。协同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开展药学研究、技术转让服务和咨询服务,支持武义开展灵芝工厂化栽培技术、天台开展经典名方“乌药汤”、庆元开展以白及为原料的化妆品、淳安开展艾灸配套用医疗器械等研发。
(三)高效率带动一批健康产业发展
7.推动与美妆产业深度融合。鼓励和支持山区26县结合产业基础,挖掘特色植物等资源,发展美丽经济新业态。支持以栀子、三叶青、白及、香柚、杨梅等特色植物资源为原料研发化妆品。鼓励化妆品注册人、备案人和生产企业采用龙泉青瓷、柯城农民画等国潮元素开展包装设计,打造“国货新潮·浙江美妆”品牌形象。
8.推动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鼓励中药材种植加工、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充分发挥“健康养生”“绿色环保”等优势,形成一批“可览、可游、可居”的中药文旅传播示范基地,支持庆元、松阳、淳安、泰顺、磐安、景宁、江山等地建设中药景观苗圃,支持衢江利用光伏电站种植三叶青等适宜中药材,支持泰顺建设以栀子花为主体的观光旅游景点。
9.推动与网络经济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浙江药闻”微信公众号、抖音号、中药数库等新媒体和作用,组织开展“中药助共富”主题宣传,大力宣传山区26县中药材资源和中药文化。引导企业、个人通过抖音、小红书等网络平台分享生活、依法直播带货,合力推动中药产业发展。鼓励培育中药材领域网红,通过挖掘消费者需求,增加交易数量。组织媒体采风活动,广泛宣传“浙产名药”。
(四)高质量搭建一批绿色发展平台
10.构筑安全服务平台。推进中药真实世界研究中心、原料药安全研究中心、化妆品安全与功效评价中心建设,力争形成一批支持监管决策的评估新工具、新标准、新方法。支持中药生产经营企业在山区26县中药材产地建设符合GAP要求的中药材生产基地,分区域集中布局中药材“共享车间”“共享检测实验室”。
11.构筑技术支撑平台。支持高等院校、科研单位、行业协会、检验检查机构、企业等在山区26县设立专家工作站(室)、实训基地、技术服务站等技术服务平台。支持中药生产企业开展工艺研究,鼓励中药配方颗粒生产企业规模化、集约化生产,依托中药标准研究服务机构,开展省中药材(饮片)标准研究20个、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研究50个。推进药品科技成果转化联盟建设,鼓励经典名方、名中医经验方向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中药新药转化。支持磐安建设“中药产业大脑”。加快“浙药赋能在线”集成应用建设,依托网上柔性服务站、数字“三服务”为山区26县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到2025年,力争新注册申报中药新药有新突破,注册备案医疗机构中药制剂20个以上。
12.构筑交流合作平台。鼓励山区26县招引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和加工业。支持建立中药材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或产业联盟,打造磐安江南药镇、三门滨海健康医药小镇等特色小镇。支持参与或举办以中药为主题的博览会、论坛、峰会、对接会、文化节、采摘节等活动,建设中药博物馆、特色街区、特色强镇或药用植物园,传播企业和中药文化,提升企业和产品品牌。支持开展道地中药材、“浙产名药”遴选和药膳评选。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省局成立中药助共富的工作专班和专家工作组,鼓励相关市成立工作专班,有条件可成立专家工作组,省市县三级药品监管部门协同,推动“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联动,依托绿色发展平台,加强政策、技术、项目信息服务,形成信息共享和工作衔接,助力山区26县跨越式发展。
(二)强化机制建设。鼓励相关市县探索中药助共富机制的创新试点,围绕中药助共富的堵点难点、企业急难愁盼的问题,建立中药助共富的重点工作、重点支持项目、重点支持产品等三张清单。按照“一单位一清单”,落实责任单位,明确时间节点,确保按时落实。按照“每季一评一排队,年度结果总考评”的方式,对中药助共富的责任单位实行督导考核。
(三)强化数字赋能。深化推进数字化改革,充分发挥数据的基础资源作用和创新引擎作用,鼓励支持相关市县加强数据汇聚融合、共享开放和开发利用,以“行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积极打造主动式、多层次创新服务应用场景;以“监管数字化”为目标,努力构建“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无感监测,无事不扰、小事预警、大事严查”的药品安全在线监管新模式,激活数据生产要素、激发未来发展活力,提高监管服务效率,为民生和产业发展赋能。
(四)强化质量安全监管。扎实推进中药专项整治,落实属地监管责任,综合运用专项检查、许可检查、有因检查、延伸检查、监督抽验等,针对中药重点企业、重点品种、重点环节加强监管,严厉打击无证生产、销售以及以次充好、掺杂使假、染色增重等不法行为。督促持有人、生产企业承担主体责任,生产经营企业持续合规合法,严格产品包装标识。进一步规范中药生产经营和网络销售秩序,优化中药生产经营环境。
(五)强化总结宣传。组织做好中药助共富项目的工作总结,加大对典型做法、典型企业、典型模式、典型标准和工作成效的宣传力度,加强推广应用。发挥行业组织的桥梁纽带和行业自律作用,宣传贯彻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规划和标准,发布行业信息,推动企业合作。鼓励新闻媒体准确客观报道中药助共富的好政策、好制度、好典型,以“一县多品”“一县一品”“一品多县”,宣传特色、道地、品质,提升特色产品品牌知名度,为推动中药产业发展助力山区26县共同富裕营造良好氛围。
相关推荐
CIO提供以下相关文库下载、合规服务以及线上培训课程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