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O专家-九三(沙棘)
导读:在产品质量回顾中,常规控制图是经常使用的工具之一。本文总结了常规控制图存在的问题,介绍正确使用常规控制图的方法,并列举另外两种控制图——“过程流派”和“公差流派”。GMP对于产品质量回顾的要求是“工艺稳定可靠”,所以公差流派控制图,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自2010年版GMP实施,到现下也有近10年的时间了,大家做产品质量回顾也有近10年了,说起这个可恨可敬的质量回顾,大家用的最多的可能就是控制图,一张张图贴上去,高大上的样子……。随着2020年控制图系列国标的推出,让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GMP的要求,再来了解一下控制图,看看它的前世界今生,让他们各归其位吧。
常规控制图,只是控制图大家族中的一员
首先,大家一谈到“控制图”,就只认识休哈特的“常规控制图”,殊不知,常规控制图,只是控制图家族中的一员,是老爷爷辈的控制图。而在这个大家族的工具箱中,有很多可供选择使用的控制图;如“验收控制图、累积和控制图、特殊控制图……自相关过程控制图”,如下图所示。
其次,每种工具都有它的长处和短处,没有哪一种工具是包打天下,全能的、通吃的。控制图的鼻祖休哈特在上世纪20年代,发明第一张控制图(2020年国标中称其为常规控制图)时,制造业的制造精度远没有那么高,当然使用起来没发现什么问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技的发展,常规控制图就碰到一些问题了。
常规控制图存在的问题一:个别点超出控制限
某产品含量指标,药典标准是90%~110%,收集连续44批数据,用单值移动极差(I-MR)控制分析,如下图:
看图中有三个点超过上控制限UCL=101.403,表明过程不稳定,怎么办?去调查,事过境迁,调查起来劳神费力的,于是……就会看到以下经常通行的神操作,下图所示:加上药典标准要求的规格限90%~110%,进行比较,于是可以得出“虽然有个别超出控制限,但离标准要求的规格限,还很远,产品是合格的……,结果可以接收”的结论,表面上皆大欢喜了,实际上从老板到各部门人员,心里都冒出一句“又扯蛋了!统计分析不过是数字游戏,纸上谈兵,没什么用!”
(这里特别说明一下,这种将规格限画到控制图中的操作是不允许的,这里只是为了便于说明才如此操作。)
常规控制图存在的问题二:成群结队的点超出上下控制限
现在制造设备先进多了,有了很多能高速采集数据的功能,如下图对反应温度,也来做一下常规控制图分析,结果这种数据前后高度相关的数据(数据不独立),超出上下控制限的点,成群结队!怎么办?如法炮制,将工艺的上下规格限划上?这样有什么意义?回过头来想一下,是不是工具有些问题?用的不对,还是工具不对?
如何正确使用常规控制图
那么,我们也来回顾一下,在产品质量回顾时,我们用的这个常规控制图工具,用对了吗?
(一)如果使用常规控制图进行管控,因为它是基于过程的控制图,意味着使用者承诺:
1.组内变异是“恒定”;组间变异为统计下“零”。
2.只有过程稳定才能继续生产。因此,无论“人/机/料/法/环/测”中任何一个原因导致过程不稳定,都须解决后才能继续生产。
3.常规控制图的控制界限和公差无关,无论产品的质量特性值距离公差界限有多少的安全距离,只要控制图异常,就必须加以解决后才能继续生产。
(二)常规控制图的使用,有其先决条件:
1.测量数据所用的,测量分析系统是否合格?这里并不仅仅指测量仪器的计量检定或校准的结果;计量检定或校准只解决准不准的问题,而精不精的问题,是测量分析系统所考虑和解决的。目前问题是有些计量的量称量都不包括使用量程。
2.数据是否独立?样本的抽取是否是随机抽样,还是我们常常的随意抽样;我们可以用“运行图或游程检验”方法进行检验与判定。
3.数据是否正态?需对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如不正态,不能马上就对数据进行转换,应调查问题,如考虑数据机理本身是否本就不正态?还有正态性检验方法的选择,是KD法还是RJ法。
(三)过程波动和上下控制限的关系
常规控制图(休哈特控制图),它计算上下控制限的计算公式:
上限:UCL=μ+3σ;下限:LCL=μ-3σ
在常规控制图中,过程的波动σ越小,得到的控制限就越窄;反之σ过程波动越大,那么得到控制限就越宽。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一些问题:生产时,设备、人员或物料发生一些小变化,数据点就会超过上下规格限了。但是,离标准要求的规格限还很远,这时候就很尴尬了,怎么办?判异常?判不稳定?停产调查?没办法,在控制图上划上规格限,一通各种花式解释,最终符合标准规定,过关。
除了常规控制图,还有“过程流派”和“公差流派”控制图
正如前面所示新国家标准GB/T 17989.1-2020,实际上控制图是一族控制图,不仅仅是休哈特的常规控制图,还有其它的控制图,如下所示:
GMP对产品质量回顾的要求——工艺稳定可靠
了解了以上两类控制图后,我们再研读一下GMP中第266条,对于产品质量回顾的要求:
“第二百六十六条 应当按照操作规程,每年对所有生产的药品按品种进行产品质量回顾分析,以确认工艺稳定可靠,以及原辅料、成品现行质量标准的适用性,及时发现不良趋势,确定产品及工艺改进的方向。应当考虑以往回顾分析的历史数据,还应当对产品质量回顾分析的有效性进行自检。”
从以上要求中,我们看到要求的是“工艺稳定可靠”,而不是“过程稳定”,从GMP的通篇要求中,也都找不到“过程稳定”的要求。所以,我们如果选择使用控制图来分析问题时,我们不应当选择以关注和要求过程稳定的过程流常规控制图,而更应当选择以关注和要求给客户信心,满足符合规格限的公差流控制图,如验收图或彩虹图;正确的使用工具,了解这些工具的原理和使用条件是很重要的,避免简单粗暴的“拿来主义”,这样既可以避免那些神操作的错误,更重要的是,可以使问题暴露出来,才会有机会解决它。
所以公差流控制图,是不错的选择
谈到公差流控制图,就不能不提谢宁,他致力于改进工业问题解决的专门技术长达60多年,他最闻名于世的是“谢宁方法”。谢宁特别推崇“公差流”的理念,基于公差为基础的预控制图、验收图、彩虹图等。而为什么说公差流的验收图或彩虹图更适合我们,还需要从我们的特性指标Y的设计理念说起,公差流控制图是基于极值设计理念,而过程流的控制图是基于统计公差设计理念,这两类设计理念和相应的控制图其关系如下图所示:
极值设计理念是基于“门柱思想”,特性值只要落在两个门柱内,都得相同分数,都是合格的,可接受的;而统计公差理念是基于“敏感曲线思想”,是一个二次函数,特性值在目标位置(规格中心)的敏感度(损失)最低,特性值偏离目标的距离越远,敏感度(损失)越高。
在这两种设计理念下,最终的衡量指标是不一样的,极值设计理念下,衡量指标是“合格品率”;而统计公差理念下,衡量指标是“能力指数”CpK/PpK 。我们可以问问我们的研发设计部门,我们的特性指标,是什么理念?我想绝大多数情况下,只会是极值设计。我们再看看我们药典、GMP等各类法规要求,有几个要求用“能力指数”去衡量、去判定了?很少……。
公差流控制图的应用
那么如何使用这个在极值设计理念下的,公差流派的验收图或彩虹图呢?它是以上下公差限为基础,分别向内打折/内缩n倍标准差来实现的。它需要给定(可容忍的)不良率P,以及生产过程的变异估计(正态分布情况下,即生产过程的标准差σ),对于双侧公差,如过程数据服从正态分布,根据“公差限加或减”n倍的标准差来设置警戒限,n的取值由(可容忍的)不良率p决定,如下图:
例如:纯化水的微生物限度规格限是0~100cfu/ml,即其公差为单侧小于等于100,假设超出公差(可容忍的)临界概率p=1%(即不合格品概率为1%,合格品百分数为1-1%=99%)。
采用验收图,按可容忍的不合格品概率为1%计算,通过迭代计算(EXCEL中单变量求解)泊松分布的总体参数λ=79.16;保守估计分别计算:
当λ=78时,超出公差上限100,临界概率P=0.00934
和λ=79时,超出公差上限100,临界概率P=0.01274
故,选择泊松分布的总体参数λ=78,做为纯化水验收图的警戒限。
相关文件下载、服务及学习课程:
合规培训:限免-药品生产现场管理培训
合规服务:GMP符合性检查
联系专家,获取专家指导意见:e邀专家